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讲到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关系分二种: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它: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我与你: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马丁对关系的二分法,将中国文化中迷雾一般的关系一下子梳理清楚了。中国人最注重人情味、最看重家庭、最讲究伦理关系,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与它”的关系,极少是平等、真诚、关爱的“我和你”的关系。
家庭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乖、听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高举着爱的旗帜,要孩子必须听自己的,乖孩子才是孩子最优秀的品质,要孩子努力学习,希望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给自己长脸、光宗耀祖,父母用爱包裹着自己的私欲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一代一代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要逃离自己家的原因。
看似是充满爱意的“我与你”,实质上都是冷冰冰的“我与它”。
我自己就活在这么一个家庭中,好在自己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但现在自己开始了对老婆儿子的改造,希望自己树立绝对的权威都要听命于我。这种循环不在我这里斩断,那么我的儿子会成为另一个我,到他以后自己的家庭中继续循环。
“我与它”的家,是没有真正的温暖、尊重、真诚的感受,有的只是无尽的争吵、冷战、冷漠。想和自己的老婆、儿子构建“我与你”的关系,就得放下自己对他们的预判与期待。
放下希望老婆如同丈母娘一样勤劳、对我无条件的温暖与爱、所有行为思考与我要求一样的期待。
放下希望儿子要与我非常亲热、以后要有大成就、要非常听我话的期待。
放下这些,用最真实的自己与他们最真实的自己相遇,获得一段美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