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这一句应该归到上一节那段一起学,因为是说一个事。前面孔子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所以会干很多粗活。这里一并列了弟子“牢”记录的孔子另一句类似的话:“吾不试,故艺。”“不试”,是不被国家使用,所以要靠劳动谋生,练了不少技艺。
咱们现在也经常碰见这种情况,看见大人物会干粗活,大家往往很惊讶,津津乐道,其实他也是和孔子一样:“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
孔子的求学问,是为自己学问而学问,并不是为了要尝试什么,并不是拿学问来做工具求取功名。秦汉以后的儒家多用孔、孟思想做敲门砖,求取功名,这不是孔子的精神。孔子因为是为自己做学问,不以学问做功名富贵的尝试工具,所以他的学问,到达最高的艺术境界。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所学习到的内容。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太宰和子贡对话,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是圣人吗?他怎么什么都能干,而且都能干的那么好呢,不可思议啊!
子贡就回答说:我的老师,就是天生的圣人,而且多才多艺!
这个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面,孔子就说了:太宰他知道我吗?他了解我吗?不了解。我之所以会那么多,是因为我从小家贫,地位低。这个贱,就是地位低。为了谋生,我需要做很多事,但是不管做什么事,我都想办法把它做好。对于君子来说,我会的多吗?不多呀,我没感觉到多!君子不器,多多益善,看起来我好像知道了很多,其实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知道。
这句话从根本上告诉大家,别人眼中的圣人,学生眼中的天才,其实对于他本人来讲,都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天才,而是他自己修来的,习来的,都是修习得到的。先天条件,有没有作用?有。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
不管做什么我们做就要做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在别人眼里面,你就是多才多艺者,你就是天才,你就是圣人了。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以后,我们来学习新的这一章。
这个句式有点意思。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就是这句话不是孔子直接说的,以前都说子曰、子云等等。那现在说什么呢?说牢曰,牢说孔子说怎么着。
我觉得有两个事,一句话是书接上文,就是孔子说我不是什么圣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然后他的弟子牢,姓琴,琴牢做的一个补充,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补充这句话。我听老师说过,说什么呢?这里学问就大了,说法就多了。
有的说是不被国家使用,所以要靠劳动谋生,练了不少技艺。还有的说,因为我做什么事都不是抱着试试的态度,而是真干,真投入地去做,所以做好的。还有的说,我不怎么被国家重用,所以有时间学的这些技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歧义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字太少。大家知道,一个东西,当你说的越少的时候,它内涵越大。当你说的很多的时候,其实已经被你说完了,别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几种说法我们一一来说,大家一起商榷一下。
先说说,不被国家使用,要靠劳动谋生,练了不少技艺。
这个也很好理解。没有人重用我,我必须要谋生啊,谋生就需要技能啊!
干这个不行,还要干那个,就像我们现在要是在没有找到自己的安心立命之所的时候,往往会换工作。这个工作不行,再换一个,干了好多工作,所以多才多艺。
就像姜太公,姜太公在被周文王被聘为太师之前,干了很多活,到最后哪个也没干好,干什么什么赔。
咱们现在也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看见大人物会干粗活,就很惊讶,津津乐道,他怎么能干这种小活呢!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包括我们国家主席,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下过乡,挑过粪。后来呢,一步一步做到今天这个位置,现在看他应该是养尊处优的,而那个时候看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也是什么活都得会干。
但是一个特点就是,这种伟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能屈能伸。无论干什么,他都能干的有模有样,都干得出色,所以他干什么都会成功,才会一步步到现在这个位置。
第二种就是说,我不是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做事,而是只要做,就往好里做,就做好它,所以我才做的那么好。
一件事做的好,就能两件事做的好,很多事就都做的好,就后来成为了我们上一章所说的圣人,多才多艺。
但是这一点是我想的,我觉得也是比较贴切的。还是那句话,我们已经投入了精力,投入了时间,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在里面,你却不把它干好,那你干它干什么呢?
我想很多人之所以没有真正的去有成就,庸庸碌碌,很平凡,其实就是因为努力不够,心态不对造成的。
像有的说我不怎么被国家重用,所以有时间习得了一些技艺。这个怎么说呢?看似有理,你不用我,我就有时间了,我有时间就可以学东西,国家用我就没有时间了吗?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利用好它。就像我们学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一样,说注意力大于时间。就你这些时间你要把它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上去,无论是精通一门技艺,还是做深入思考,全面的权衡,你都要用好它。
你用好它了,它就会产生价值,因为你浪费了这一天也没了,你用好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就会带来大改变。
日积月累,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就会达到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咱再来看看南怀瑾老先生他是怎么解读的,也挺有意思的。
南怀瑾老先生先做了3个笑话,讲笑话。
第一个就是,孔子因为没有参加联考,所以学问渊博了,好像反过来说一参加考试就完了,有没有这个道理啊?当然没有了!参加考试就不行了,不参加考试反而好,不是这回事。
那也有人解释说,孔子是因为不轻于尝试,所以就多才多艺了。这怎么说法呢?他们说,在大庭广众之中,或在宴会里就会看到,凡是喜欢说话的人总容易被人看穿,而坐在那里一问三不知,不表示意见的人,谁也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高深,实际上可能一点学问都没有。
这个道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运用过。当时江南还没有平定下来,江南是南唐后主李煜坐镇,那个写诗很出名那个皇帝,作诗是一流的,但皇帝做的非常糟糕,最后亡国了,被宋太祖赵匡胤给生擒了。
在还没有被灭掉的时候,李煜派了一个使臣,是个文学家,大才子叫徐铉。对方来了使臣,而且又是一个才子,那宋太祖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和他对等呢?不至于辱没了自己,因为两个人在一块往往高下立判。后来考虑了半天,也真的没有什么人能够和他旗鼓相当的。
结果他又想了一个奇招,宋太祖在自己的卫队中选择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就长得很帅,但是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不咋说话的人。
让他穿上了外交礼服,去对付徐铉。徐铉到了宋朝一一表演,什么天文、地理、哲学、文学、科学啊,都搬出来,而这位冒充外交官的卫士都是嗯,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就是不吱声,也不谈。你看他面色谦和又像什么都懂!结果三天以后这个徐铉就服了,说宋朝真有人才,这个人深不可测,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水平有多高。总而言之是高,高人不露相。这是第二个笑话,叫“吾不试,故艺。”
第三个笑话是童二树的不考试来解释。说童二树这个人是清代的一个画家,梅花画的好,也是有名的理学家和学问家。但是他没有通过参加考试取得功名。
为什么呢?因为古代考试很麻烦,为了防止“夹带”要搜身,怎么搜身啊?那真是脱光了,上上下下搜了一个遍!为了防止你带夹带,就是带小抄!
童二树就说国家开科取士目的是要甄选天下的人才,那现在我来应试,却把我当小偷来看,我的人格首先就丧失了。都丧失人格了,我还来干嘛,我不干!我何必参加呢?就不参加了。
这样就提着考篮走了,从此不参加考试,但是他在家里读书做学问,醉心于自己的事业画画,结果真正的成为了名家,不在我们官场上的一个很出名的人士。这个也是当笑话来解释的。
真正的涵义是什么呢?就是孔子求学问,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不是为了自己谋取利益,你比如说我要当官,光宗耀祖,我要出名,要被别人称颂,你看我厉不厉害,怎么样!
也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发财,我能有多少钱,多少身家,我可以炫耀,洋洋自得,都不是的。
不像后来的儒生,都是以孔孟思想作为敲门砖,来求取功名,不是这样。
那是干什么的呢?他是为自己做学问,不以学问做功名富贵的工具,所以他的学问才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
这一块因为我们对孔子了解的并不多。最近我还得说我正在看的《王阳明全集》,马上就要看完了,我就觉得王阳明作为又一个圣人来讲,他和孔子一样,真的不是为了升官,为了发财而去做学问,是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去做学问。
君子为己不为人,首先修身,做好自己,然后要普惠天下,要让老百姓得到幸福,要让国家安定。
要让那些求学的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得,修身修心,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君子,做圣贤。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王阳明真的像孔子一样,六艺精通。做什么他都做的有模有样,而且都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他本身是个文官,后来有一个朝廷的钦差是武状元,认为他手无缚鸡之力,要和他比赛射箭。
说实话,这有点欺负人。但是王阳明还真答应了,真比了。
大家想不到的是,武状元一箭射中靶心,三箭射偏,而王阳明四箭全部射中靶心,就像我们前两天说孔子一样,和鲁国的贵族比赛,也是轻松取胜。
王阳明就说了一句:我可以备而不用,就是我有我可以不用,但是用、需要的时候,我就能拿出来!不能用而不备,这一点不简单,大家想一想。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读书,他不是因为自己想读,不是因为自己想提升自己,而是为了职业,为了前途,所以说书读的没有艺术境界,很痛苦。或者说,我们干了一件自不喜欢干的事情,索然寡味,没有心思在上面,也做不好。
但是你发现,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像秋艳,她喜欢领导力,她喜欢做印象笔记,你看她现在只要是有好的东西,她就会记在印象笔记里边,分门别类的,需要什么的时候,她马上就能拿出来,这就是爱好兴趣。自己真正喜欢的和不是真正喜欢,应付别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去做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好了,时间也到了,本来今天这个没有多少话题的,结果被我一讲还讲了有半个小时。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孔子认为,我不是试试看的态度来做事,所以我能够多才多艺,样样都做得好,这是我的解释。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接着学习下一章。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一章谈到了孔子的真正修养,具体怎么解释我们明天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