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读书感悟与推荐
之前在《得到》里听过对这本书的解读,印象深刻,恰好有一次去书店时看到它,就赶紧买了纸质版的书。
这本书读了两遍。
读第一遍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对书中的内容没什么感觉
但是读到结尾,看到译者赵昱锟的后记时,我有了触动。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育儿书”。
这句话对我很有冲击。我在心里嘀咕,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意识到,也许是之前听过解读,我就傲慢的以为,我已经全部知道这本书是要讲什么了。
但是,我肯定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于是赶紧认认真真的开始了第二遍的阅读,确实收获挺大的。
其实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她叫:艾莉森•高普尼克。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及哲学教授,与此同时,她还是三个儿子的母亲,三个孙子的祖母,这样一个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的母亲和祖母,太罕见了。
我很好奇,这样一个角色,会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见解和思想。
我想,这会儿我可以做出大致的总结了。
“为人父母,不是木匠做桌子,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
每个新生儿都是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他们后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取决于基因、经验、文化和运气的组合,这是一个特别复杂和微妙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养技术”就能决定的。
如果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飞鸟,我们却用仅知道的养鱼的方式养育他,那孩子一定会成为“非鱼非鸟”的某种奇怪的生物,不仅父母对自己塑造的结果大失所望,孩子也没可能释放他们的潜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个感觉就像,一块美玉,却被锄头刨的面目全非一样。
书中作者用最新的科学研究,阐述了一系列事实。
其中一个是: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很精密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模仿,孩子不会因为你告诉了他什么就接受什么,他们会根据你们之间的关系模式,你在行为中流露出来的意图,决定他们要不要接受你的教导。这其中,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最浅显最根本的结论就是:你和孩子的关系,决定了你对他的影响力,还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教导了他们什么更重要。
另外书中还从进化心理学及科学实验的角度出发,向我们阐述了父母的本质,童年的本质,学习的本质,游戏的本质,以及对“科技与孩子未来”的态度和看法。
我觉得这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的不同在于,她并没有给我们一些养育的具体建议,反而是从最核心的这些“本质”入手,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根儿”。这是一种思考方式的改变,也是对育儿方式的调整。
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事情,充满了未知和不可控,所以也让我们这些父母满是焦虑和担忧。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到这些不确定,看到变化的可能,然后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养育环境。需要我们平衡自己以及相关的一切矛盾,养育孩子更像是一门艺术。
记不准是哪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了,说:知道了为什么,也就解决了该怎么做这个问题。
这本书启发我们去思考做父母的本质,我想,有了这样的思考和一系列的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实验做依据,父母就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护航者,而不是绊脚石!
这样笼统的推荐,肯定不能把这个几十万字的书里要传递的思想,全部的表达出来,但是,我确实感受到自己想法改变之后,我和布赫的关系也正在变得更好。(不展开详细的事件啦)。
我想我可以起到一个传递者的作用,如果有和我一样的父母,可以看一看,它会增加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减少我们的疑惑和焦虑,没准在书中的某一段,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感叹说:“哦,原来是正常的,原来没事”………
《园丁与木匠》推荐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