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记得住记得牢,并不是说在主观意愿上想记就能记得住的。关键还是要有有意义的思考。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他的来龙去脉,如何为我所用,甚至是如果是自己要做的话应该如何用到这个知识点,读过的书不可能内容全部都能记得住,原因是大脑必须要去遗忘,不然就无法进行整理和思考。必须是一种主动的读书体验,才能记住更多有用的信息。第一要务是必须能够为我所用,不然大脑不会去主动的记忆。当然也有被动的记忆方式,不断的重复,也可以达到深深的记忆效果。就像电视中不断播放的广告曲:“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它是通过一种近乎与洗脑的方式不断的强化你的记忆,简短的句子,优美的背景音乐,令人发指的播放一次就要重复三遍。通过这些手段,成功的达到了把这一品牌深深的印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堪称是广告传销的经典之作。这其实也就是对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成功应用。
那么对于专业书籍如何才能记得住?首先是带着问题去读。我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建筑构成手法》一书,读之前是希望从中得到一种范式,形而上的理论来解决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它的主体部分都是一个一个的历史经典案例,它通过对不同建筑的解读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果只看文字部分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知识,只有一个一个干瘪的理论。所以目前还是通过抄绘一个一个的案例来试着去理解作者的思路,当然如果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能够对这些案例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也可以更快速的来进行阅读。但浩瀚的历史长河有那么多经典的建筑案例,想要全部记得住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也就是专家和普通人的差别,专家只是能够记得住更多的实际案例,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可以从大脑中快速提取这些半自动化的知识。
如何才能记得住这么多的实际案例,也同样需要我们在跟这些知识接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设计,设计的背景是什么,周边有没有其它的一些限定因素在里面,这样的话建筑就会变成一个是在很多很多的限定条件下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一个干瘪的建成物摆放在那里。不能只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以及如何让这些知识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