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一个知识,当时懂了,但是后来又忘了。反反复复很长时间,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痛苦。
那这样的记忆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1.被误会的遗忘曲线
说到记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艾宾浩斯(Ebbinghaus)遗忘曲线了。它描述的是,记住的内容会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一直“误会”了这个理论。因为遗忘曲线描述的内容是“无意义符号”,是指无法组成有意义内容的乱码。而实际上,学习需要记忆的内容,几乎不存在这种乱码(即使有一些“乱码”要记忆,也会被老师用记忆术的策略转换成有意义内容)。
所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无法为学习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不过好就好在,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学习中的遗忘现象。
2.记忆失用理论
20世纪80年代,比约克(Bjork)教授夫妇提出了记忆失用理论。他们认为,记忆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存储强度,一个是提取强度。记忆一旦形成,记忆的存储强度就不会减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提取强度会渐渐减弱。
那么,学习中的遗忘,就有了新的解释。
孩子忘记了一个知识,不是因为知识不在了,而是因为知识无法被提取。所以,只要老师稍微提个醒,孩子就可以想起来后面的内容。不过很可惜,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给孩子提醒。所以你平时问孩子,他说他都能听懂,可一到考试就考不好,原因就是在这。因为孩子所谓的“懂”,是需要有人提醒,才能提取记忆。
同样得到合理解释的,还有孩子们考试中“粗心”的现象。
成绩中等的学生,在考试中特别容易“粗心”,被题目设置的易错点“坑”了分。但是在老师的角度看,这些易错点已经讲了太多太多遍。而且在课上出了很多训练题,已经训练到不会再出错了。可是学生还是丢了分。因为在一场题目类型丰富的考试中,没有对易错点明显的提示,学生提取不出这些记忆。等发了卷子,看到这题错了,孩子立刻就明白,当时自己粗心被“坑”了。但是孩子往往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真实原因是提取强度太弱。
那么想增强记忆的提取强度,有哪些方法呢?
3.怎样的重复,才是最好的记忆?
和我们的经验相同,重复确实可以增强记忆。那什么样的重复才是最高效的呢?
我们知道,所谓的遗忘就是记忆的提取失败。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升提取强度。
我们需要的重复是,能练习“提取”的重复。说得直白一点,要在知识忘的差不多但没有完全忘记的时候,再去努力把它想起来。每一次困难的提取,都会增强知识的提取强度,因为你在不断地练习“提取”这个动作。所以,重复要有时间间隔,做到“遗忘后再重复”。想记住,先忘记。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间隔并不是越久越好。而是恰好让孩子费力提取,能够回忆起来的程度。一般是1天左右的量度。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现在要你记住一个单词,你有2个方案可以选择,一是让你连续念20遍。二是让你连续20天,每天都见到这个单词。你觉得哪一种的记忆程度更好?答案显而易见,是第二种。那这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
其中原因还是和“提取强度”有关。在你连续背记一个知识的时候,每一次背记都是下一次的提示,所以提取强度得不到锻炼。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是靠肌肉记忆,背诵的时候根本就没过脑子。那这样的背记,就更无法锻炼知识的提取强度了。所以,连续地背记会比较轻松,但对提取强度的提升没有帮助。间隔地背记会比较痛苦,但能很好地锻炼你的提取强度。当然,如果间隔的时间太久,提取强度衰减得非常严重,复习的时候会想不起来,也就是提取失败。这样的复习也是低效的。
最后总结一下本篇的关键内容:
1.学习的内容是有意义内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不适用。
2.遗忘的本质是提取失败,增强提取强度才是记忆的关键。
3.增强提取强度,就要练习提取这个动作。重复要有合适的时间间隔,要做到先忘记再回忆。但也不能完全忘记,这会导致无法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