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9-陈了 2019年5月13日
《绘本之力》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如此有力量:绿色的基调,爸爸带着儿子坐在画面的中央。椅子不是什么高级的保护脊柱的椅子,就是那种最简单的、木制的小椅子。爸爸虽然是坐着,却因为椅子太矮而只能是半蹲的姿势。围绕着他们的是草地、森林、池塘,简单的小房子和小船,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猫头鹰、护理、兔子、大象、鳄鱼、比大象和鳄鱼还要大的鸟儿,还有恐龙!儿子举着一本书,书上有一只鸟儿,是的,天上飞着一只和书上一样的鸟儿。看到这儿,我想,也许不仅是爸爸带着儿子,更是儿子带着爸爸,他们正在畅游绘本森林吧!是的,绘本就是这样神奇,它是我们带孩子认识我们眼中世界的其中一条路,同时也是孩子带着我们,认识他们眼中世界的一把钥匙。
绘本讲师训练营【29期】1/21 阅读原创《绘本之力》读书心得1今天主要阅读的是河合隼雄先生做的前言《神奇的绘本》及其演讲部分《绘本里的声音和音乐》。
记得在课堂中,阿渡老师说:“挑选绘本要从味道、触觉、声音三方面下手”;河合先生也说:“绘本是以‘画’为中心,所以‘声音’与绘本无关,这种观点是浅薄之见。”是的,声音一定是一本好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河合先生介绍了一些有趣的与声音有关的绘本,我也在这里就绘本里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浅薄见解。
“声音”——包括音频、配乐、音乐游戏、手指谣、儿歌等等,是我们在绘本讲读时重要的道具,也是我们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好帮手。
许多优秀的绘本是由童谣改编而来,比如《耗子大爷在家吗》( 编自北方童谣 周翔 图 信谊原创图画书):这首童谣是旧时北京的儿童常常念诵的,内容是:“一更鼓里耶,猫儿拿耗子嘞。天长哩,夜短哩,耗子大爷起晚啦。”之后,从“二更鼓”一直念到“十更鼓”,“猫”不断问道:“耗子大爷在家没有?”而“耗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
“梆-梆梆,梆-梆梆 !”
一更哪 猫儿拿耗子
问道“耗子大爷在家吗?”
耗子大爷没起哪
“梆-梆梆,梆-梆梆 !”
二更哪 猫儿拿耗子
问道“耗子大爷在家吗?”
耗子大爷穿衣裳哪!
当我们再讲到三更的时候,“梆-梆梆,梆-梆梆”,孩子一定会拍着手,敲着桌子,跺着脚一起喊,猫儿拿耗子!耗子大爷在家吗?并且跟着故事的发展,一起喊到十更天!而故事中,耗子们与猫儿的斗智斗勇,耗子妈妈对付孩子们的三十六计,就在这“梆-梆梆,梆-梆梆”的声音中,持续推进直到高潮,最终猫儿拿耗子没办法了,“遛弯”去了。
许多绘本中都有带着各种情感的声音,比如《打呼噜的秘密》(郭媛 文/图 暖房子出品)(这也是我本次学习参加考核的绘本,我还要再把这本绘本讲给孩子们听),亲人们的呼噜声,应该是很多人的困扰,而作者在书中用各种各样的声音来类比呼噜声,让呼噜声充满了爱,让害怕呼噜声的洋洋在呼噜声中做起了甜甜的梦;
图片来自《打呼噜的秘密》比如《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英]瑞贝卡·帕特森 文/图 孙昱译 蒲蒲兰绘本馆出品),看到封面,我就能想到我女儿生气时发出的怒吼声,而妈妈给的拥抱,也让我学会了不用大喊大叫去对付大喊大叫;比如《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赖马 文/图 启发童书馆出品),给女儿讲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五条腿的蚊子波泰,她就开始“嗡嗡...”的学蚊子的声音,讲到阿古力想要吹灭自己嘴里的火,无奈的大声的“呼”的时候,她哈哈的笑出了声;比如《大卫,不可以》([美]大卫·香农 文/图 余治莹 译 启发童书馆出品),妈妈的一句句“不可以”,严厉又无奈,最后看到大卫的眼泪,那一句“是的,我爱你”又如此温情,这不就是每个妈妈、每个孩子每天的生活吗?
绘本中的象声词不仅十分有趣,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一根香蕉掉下来》([日]高畠那生 文/图 王维幸 译 心喜阅绘本馆出品),猴子吃香蕉“啊呜!”,扔香蕉皮“咻!”,跟在后面的兔子则“哧溜!咕咚!哐当!扑通!”的摔个不停。光是听这些象声词,就已经感受到兔子摔的鼻青脸肿有多疼了!
图片来自《一根香蕉掉下来》比如《咕咚来了》(中国经典童话 东方娃娃出品),那一声“咕咚”贯穿了整个故事,吓坏了所有的动物朋友,也吸引着孩子跟着动物们去寻找发现,到底咕咚是什么?当发现那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当然又是一顿笑了!再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加] 菲比·吉尔曼 文/图 宋珮 译 信宜世界图画书),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正是在这剪刀的“咯吱咯吱”声中,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最后变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温暖着我们和孩子们。
正如河合先生所说:“声音和歌声不就是用心倾听就能够听到的灵魂的声音吗。”绘本里的这些奇妙的声音,就是绘本的灵魂,绘本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带领我们拥抱彼此,拥抱世界。
绘本讲师训练营【29期】1/21 阅读原创《绘本之力》读书心得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