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上古天真论
二、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八)对“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的理解
《黄帝内经》开篇就讲食饮,因为食饮对我们太重要了!人后天一出生,就离不开吃喝,一开始吃的是母乳,然后就是五谷杂粮,这些东西一定会改变人的精气神。
所谓“食饮有节”,是一切要跟天走,跟节气走,吃当季食物,同时食饮也要有节制。
曲黎敏老师特别提醒:假如一个人得了大病,第一、要注意改变饮用水;因为你一天要喝好多水,身体的70%也是水。换饮用水,就是要给你的生命转机提供条件,水土对人影响巨大。第二、要注意改变食物结构;第三,要注意改变居住环境。古代看病是强调要进家门的,因为房子是你天天居住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与你的气场相合,只改变你不行,还要改变一下你的居住环境。
曲黎敏老师在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居住与疾病的关系:据古书记载,有一个大夫到人家去看病,病人是个新婚小伙子,全身肿,眼皮肿,脸肿得跟脸盆似的。已经找过几个大夫看过,都没治好。这位大夫一到,一把他的脉,六脉平和,没病。大夫也纳闷,于是便坐在病人身边吃饭,以便观察。这小伙儿因为身肿,而肿症首要的就是先禁食,就是不让他吃东西,他已经饿了好几天了,此刻看到大夫在旁边吃饭,馋死了,他愣是把眼睛扒开了一条缝看大夫的饭。这大夫就特别好奇,说:“你看什么,你饿啊?”“我饿。”“那就吃呗。”于是把饭推给了小伙子。小伙子一顿狼吞虎咽。大夫就更加纳闷。其实,人得不得病就看一点:病人有无食欲。一看他吃饭的样子不像有病,但他毕竟全身肿啊,这是为什么?猛然间大夫明白了,这个房子是新房,里面的家具全部是刚刚涂过漆的,所以这小伙子中的是漆毒。有人会问:为什么别人没中这个毒?因为他新婚消耗得多,他里面虚了,所以他就得了这个病。于是大夫先让小伙子换个屋子,然后把很多螃蟹捣烂了,敷满他全身,这就相当于让他中的毒彻底发出来了,这小伙子的病就好了。医生要是不去家里,而是把这个人拉到医院看,是一定找不到真正的病因的。这就是家里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所谓“起居有常”,也是要跟着天走,就是跟着太阳走,太阳起来了,你就得起来。太阳升起,就是天地之阳气起来了,你自己的阳气也得起来,你要不起来,就会压抑自己阳气的生发。太阳落山了,你自己的阳气也要收敛。
中午睡觉补心,晚上睡觉补肾。
“不妄作劳”就是不胡来,“故能形与神俱”,内外相合。
所谓“形与神俱”,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神明。不要行为太快,而灵魂没有跟上来。
每年都有人喜欢攀登喜马拉雅山,有次有位登山者马上就要登顶了,就差几步吧,但领队死活命令他停下,他非常疑惑地看着领队,领队看着他说:不急,要让你的灵魂跟上来。这就是对“形与神俱”的最好诠释。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自己的身体能跟自己的神明待在一起。
《黄帝内经》,开篇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就是长寿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