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曲黎敏老师讲解:
这一段是《上古天真论》的最后一段,黄帝没有再去询问岐伯,而是自言自语,描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哲四种情况。按照原文中所描述的,真人是掌控阴阳的人,可以不吃不喝,只呼吸精华,不受外界的干扰。《黄帝内经》认为真人是一种混沌气化状态,由此才能做到寿命与天地同场,甚至比天地更加长久。至人是中古时代的人,德行醇厚、道行圆满,应和阴阳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远离世俗。至人可以出元神,视听八达,耳聪目明。虽然他们没有真人的本领高,需经修炼,亦可称为真人。圣人,和光同尘,融于世事,却无贪嗔痴之心,行为举止不离于人世,却不被世间的欲望所诱惑。圣人虽有外部事物而劳累身体,已有忧患而劳累心灵,但精神是安静的,神情是愉悦的。最后一类是贤人,能遵循上古真人之道,可长寿,但寿限是一定的,终归不能长存于世。通读此段,曲老师总结为:“真人是道生,至人是全道,圣人是从道,贤人是修道。”
徐文兵老师和梁冬老师讲解:
道家将做人的理想分为四个层次——真、至、圣、贤。真人就是指完全和天地同步,无限接近自然的人,甚至真人可以影响天地的变化。真人顺应阴阳变化、把握阴阳变化、利用阴阳变化。他们呼吸精气,而可安静守神,这一点瑜伽和道家的修炼是有相似之处的。真人的寿命无限,会超越天地。而实际,历史上被称“真人”的,并非真人,而是“至人”,掌握了天地变化的规律,让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符合天地的变化,顺应天地的变化,感知阴阳变化并顺应阴阳变化,远离红尘喧嚣,感官和知觉都异常聪敏。“至人”虽不能与天地同寿,但也可以长寿。“圣人”虽无法改变自然,但可以顺应自然,与环境相和谐,与人相和谐。他们并非远离世俗,却可以一种理想的状态生活,享受生活,没有过多的欲望,虽然劳累但精神轻松。最后一类是“贤人”,他们能认识并且总结天地、日月、星辰、阴阳的变化,能分辨四时。他们不如圣人,不能完全跟随着节奏。虽然他们活不到圣人那么久,但是可以活得很精彩。
个人的东拉西扯:
《黄帝内经》讲的不只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我们虽然没有上古之人的与天地同寿,也无中古之人的聪慧能掌握天地变化规律,但是“圣人”和“贤人”的境界还是可以追寻一下的。《黄帝内经》所讲,人生应该是安静的、自得的,顺应自然规律的。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说与书中所述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节奏快,工作忙碌,生活杂乱无章,压力不知来源于钱财、领导,还有父母和婚姻。而在这些压力之下,就产生了现今的自律。自律是对的,而真、至、圣、贤是自律的结果 。可为什么说现在的自律是在社会压力下的产物呢?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自律是建立伤害过后或预防伤害上面的,而不是本身的习惯使然。这种自律其实是很痛苦的。于是,又有人就说了,“痛苦就痛苦吧,看到结果就开心了”。那么,我们的结果又是什么?饿着肚子拼命减肥,穿上S码的衣服?996的工作为了赚取每个月数万的收入?牺牲睡觉吃饭喝水的时间,来看书写作发朋友圈卖东西?
如果不自律,你还会这样吗?如果没有需求,还会这样吗?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自律是伤身害心的。
现代的“贤人”是自律的,他/她的自律是一种习惯,无需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而是享受。怡安静逸的生活,不干扰也不被干扰的生活;气定神闲的工作,不随波逐流,立足于本岗的专心;享受饮食的美好,是吃得开心喝得舒心。说通俗点,就是没什么追求,无甚欲望,看得到事情的本质,却不会过度干预事情的发展,虽安于现状却仍然会根据自身和社会的变化逐步提升自我。只有这种习惯使然的自律才是达到“至、真、圣、贤”的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