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447403/eed16e2fdee3d7fb.png)
三月份读的第三本书是《自控力》。可能把它作为读书计划的首本书更合适,那样我可能这个月多读两本。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对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都有研究。她从多个角度分析自控力的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自控力》一书被称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我觉得这本书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是劝诫人们要提高自控力,而是罗列大量的试验来让你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和懒惰,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其次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我来说,书中有很多有趣的心理现象值得研究。
一、正视意志力,了解自控力
意志力就像身体里有两个人在打架。从神经学分析,意志力是“前额皮质”在起作用,从心理学来看,意志力和“心率变异度”有关系。失控也是很正常的行为,不用过分谴责。
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使用过度会疲惫,可以通过锻炼提高。“钢铁般的意志力”只能一时,不能长期维持,要给自己放松的机会。
二、提高自控力的办法
1.5分钟大脑训练冥想。
2.每分钟4-6次的呼吸频率,深呼吸几次。
3.5分钟出门活动放松一下。
4.保证充足的睡眠。
5.合理饮食。
6.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锻炼自控能力。
7.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情。
8.坚定长期目标,想想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奖励。
9.及时缓解压力,失败后也请原谅自己。
10.面对诱惑时坚持10分钟。
11.使现在和未来的自己结为同盟。
三、一些有趣的心理学认知
1.虚假疲惫。有时候身体还没到极限,但是心里认为我不行了,就会出现坚持不住的身体反应。
这让我想起了拿错的诊断单。健康人拿到了癌症病人的诊断单,以为自己活不长了,终日惶惶,最终几个月就去世了。而原本的癌症病人以为自己好了,被通知重新检查后发现确实好转了。
还有一位朋友,以为自己怀孕了,之后就表现出了一系列怀孕的症状。2个月后,试纸测试没有怀孕,这些症状马上消失了。
人的心理生理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一些想法会反映在生理上。我们要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臆想的。跨过虚假疲惫,就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2.道德许可效应和光环效应。人在觉得自己品德高尚的时候,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更可能产生冲动。
这点我深有同感。下午锻炼身体了,晚上很可能给自己奖励个鸡腿,忘了自己的目标是减肥。买促销商品时感觉自己省了好多钱,实际上比预期花的钱多了。
一定要坚定自己的长期目标,取消许可。甚至有时候需要我们忘记美德。
3.奖励的承诺。大脑错把奖励的承诺当快乐的保证,从不可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
比如我们刷抖音时候,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看,是我们想要的“奖励”,从而一下下停不下来。实际刷抖音这件事就是放纵自己的行为。
4.“那又如何”效应。情绪低落会使人屈服于诱惑,陷入放纵-后悔-再放纵的恶性循环。
感觉这和“破罐子破摔”有异曲同工之妙。假如有一天不开心没有日更(即主观性作用),之后可能会后悔,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很可能继续断更。
5.延迟折扣。等待时间越长,奖励的价值对我来说价值越低。
如果面临选择:马上给你5块钱和5天后给你10块钱,你会怎么选择?同样的,我们经常放弃未来的幸福来享受即刻的快感。这也是放纵自己、失控的心理学基础。
6.预先承诺。要实现目标,我们必须限制我们的选择。
即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比如把闹钟放另一个房间来改掉赖床,使用某些软件来控制玩手机的时间等。
7.遇见未来的自己。人们总会美化未来的自己,认为会比现在的自己有更多时间、能量和意志力。
就像我写读后感,本打算一周一篇。第一周写了,第二周从周二读完书就一天天后推,总说明天写,一直推到了第三周的周末。总认为明天的自己会做很多事情,实际还是懒惰的那个你。想到什么立马去做,不要推给未来的自己。
8.意志力会传染。
9.讽刺性反弹。越试图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越强烈。
越想入睡的时候发现越清醒,越想减轻压力压力越大。不要压抑自己的本能,要承认欲望,放弃自控(所以才讽刺)。
四、结语
这本书与其说是会提高自控力,不如说带我入门心理学。有些试验很有意思,以后要在生活中多观察,验证一些理论的正确与否。
作者是通过10周的实践,每周用一种方法来提高自控力。总结起来很简单,但亲身实践才能出真知,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