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中,窑变釉瓷器以其斑斓的色彩,光滑莹润的釉面,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窑变釉,顾名思义,就是器物在窑里烧造的时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宋时期出产的钧瓷为一种典型的窑变釉。当时的钧瓷胎体厚重,釉层肥厚呈乳浊状,不透明,釉色呈现玫瑰紫闪天青、天蓝为最珍贵,釉面存在细小棕眼和蚯蚓走 泥纹。明代时期,瓷器烧造过程中,无法预料窑变的发生,出产的窑变瓷器被人们认为是不祥的怪胎,
清乾隆 窑变釉梅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暗刻篆书款
此梅瓶即为唐窑之窑变佳器,外形俊秀挺拔,线条优美流畅,予人高贵静穆之美。釉色艳丽,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隽秀的器形与瑰丽明艳的窑变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通体色泽有如红宝石之妍丽,红、蓝二彩斑斓交融,动感强烈,富于韵味,喻为“火焰红”。
色泽瑰丽明艳,紫、蓝、月白交织富于动态,红紫交融,蓝白相掩,纵横变化,无有穷竟,此等虚幻之景,惟画师为能状其微妙,惟文人为能闻其精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975/d994da1374bf6067.png)
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著名的如康熙郎窑红、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
是什么因素让钧瓷有着丰富的窑变效果呢?
一、泥胎。不同种类、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泥胎是钧瓷窑变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胎中铁、钛含量的多少,影响着钧釉的鲜艳程度和色调的深浅,硅、铝含量的多少对釉的开片有着重要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975/13de189fe7667ad8.png)
二、釉料。钧釉在烧成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多变的纹路和肌理。釉中的主要着色剂铁和铜对烧成时的气氛变化非常敏感,属多变价元素,随着气氛的变化,它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从而让钧釉有着更为复杂的窑变色彩。
三、施釉。钧瓷在施釉时釉层厚度不同,烧成后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壹三一;另一七*一三零&零肆的效果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釉层喷得厚窑变效果好,釉的色彩丰富,乳浊度高,纹路容易形成。釉层稍薄的话,釉面变化就会比较少。另外,采用不同的上釉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
四、烧成。烧成是钧瓷生产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其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会影响到窑变效果。装窑时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装窑产品的稠密与稀松,燃料质量的优劣,还原气氛的轻重,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时间的长短,这些都会使钧瓷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975/e5c38c007d5af55e.png)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成交价RMB 5,060,000
本品气势雄浑,造型极为罕有,传世品同类器寥寥,窑变者仅见。此尊撇口,短束颈,丰肩,斜弧腹,高圈足外撇。颈部延伸至肩部饰六道弦纹,肩部两侧堆贴高环形兽耳,通体施窑变釉,此器造型仿自青铜器「罍」之形制。制艺造器一改雍朝的隽秀,造型融康朝的浑厚与雍朝的端雅,于浑雅之间,追求一种极具膨胀性的丰满。釉色艳丽,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隽秀的器形与瑰丽明艳的窑变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足内施酱釉,正中刻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皇帝追求摹古,但绝不仅停留于此,而是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他在汲取前朝艺术精粹,移为己用的同时,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此番造器之精神于乾隆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往往钟情选取上古三代器物之造型,配以其欣赏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彼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本品即为此理念之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