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3晓婧打卡
阅读内容 159-169
一句话总结:
给到孩子学习最大的支持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几点收获:
1 与孩子交流不评判,多启发;给建议,不强求。要努力的让交流,自然的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个孩子这样的信念,“只要是关于你的事情,妈妈什么时候都愿意听。”
(1)与孩子交流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问题愿意跟你说,主动跟你说。
父母足够的耐心是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说出自己的立场和得到别人理解的欲望,孩子暂时不说,可能是性格使然,或者是对父母的不信任造成的,那给到孩子足够的耐心,孩子就会慢慢的建立这种信任。
(2)启发式问题的良好运用,能够给到孩子思考的机会,给到孩子空间,同时长久使用启发性的问题,孩子也会学会开放的思维,以及提问的思维,养成自我对话的习惯。
(3)让交流自然的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交流本就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无需刻意去选择,时间选择主题,而是在生活当中,在与孩子相处的当中自然而然发生的。这对于家长来说要保持自己的良好状态,随时做好与孩子沟通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而影响到与孩子的自然的沟通。其实很简单,时刻记得自己作为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让自己保持轻松的状态。只是轻松并非放松,而是指心态上的轻松,不焦虑,不紧张,不烦躁,尊重孩子,愿意去理解孩子,愿意与孩子沟通。
2 处罚也是表达爱的方法,但要注意跟孩子讲明理由。
在很多的学习理念,尤其是这个国家当中,特别的强调不要使用惩罚。但是今天在这里总是提到处罚也是表达爱的方法,需要处罚孩子的时候就一定要处罚,但是要注意讲明理由。实际上在这背后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晶体,那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当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孩子才会愿意去倾听父母的分析、劝说、举例,才有可能以父母作为榜样;那父母也才有可能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如此处罚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痛苦,而是为了让孩子正确的理解状况,以后不再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次给孩子机会,这才是处罚的目的。核心在于要怎么样让孩子明白错误被惩罚的原因。
当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的错误时,上去讲抽象的原则,直接把他们的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和后果,举例说明效果会比较好。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此时此刻孩子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你灌输给他太多的抽象的原则,对他来说是起不到任何触动作用的,那把他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和后果与现实的例子加以说明,孩子没有更多直接的感受,更能够理解。
3 给孩子学习上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以学习动机为前提的。学习不像搬东西时一吃力就够了,学习需要持续不断的去积累需要思考,同时呢,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寻找到学习的动机,以让学习这个行为持之以恒下去。
关于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机,父母应该起到的作用就是要为孩子的心灵灌输“我想学习”的欲望。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不强求,但是我们很上心。关于学习动机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只是达成目的的一个手段,帮助别人才是最终的目的,比如在社会服务当中孩子需要学习很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够给到他人和社会帮助,那么给到他人和社会帮助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感到快乐并且获得成就感,那此时此刻这种良性循环就形成了为了能够更加长久的更多的给到他人帮助,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就感,那么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领域。那学习之后再去实践,又会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以及成就感,那么这个良性循环就转起来了。
关于每个孩子的学习目的会根据孩子的特性和梦想各有不同,那父母要做的呢就是理解孩子的天性和梦想,不强求顺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帮助孩子去寻找的目标。
要后退一步,观察孩子的方向,并且作出适当的处理。
4 学习习惯——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家庭。
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当家里的父亲母亲或者是其中的一位,把学习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的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够自然地坐在书桌前,那孩子也会跟书桌亲近起来,比起说“你学习吧”,更有用的是“我们学习吧”。
关于家庭的装饰,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本来的想法——房间里充满家庭亲情的氛围,就是家庭里面最好的装饰。
一小步行动:
把“书桌”的概念和空间扩大一下!
客厅暂时没有书桌——每日晚餐后第一时间收拾好餐桌,餐桌前一起读书,画画做手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