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回家,父亲告诉我,隔壁蔡叔家的孙子患病快一年了,家里人一直瞒着老两口,眼看着孩子快不行了,正常日子孩子马上要放寒假回家过年了,瞒不住了,才告诉老人家。蔡叔知道后,去医院陪孙子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回家,老两口家门紧锁,在家里哭了一整天。
蔡叔的儿子不满四十岁因患病早早就离开了,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由孩子的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抚养,蔡叔老两口把对儿子的爱都倾注在孙子身上,孩子也非常努力听话,去年以600多分的成绩被一所985大学录取。
如果不发生这件事情,也许还能给两个老人一些慰藉。命运啊,你为什么要如此捉弄人啊?为什么要让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家庭?
蔡叔家人怕两位老人年纪太大,又有基础疾病,怕他们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才对两个老人进行了隐瞒。
面对意外,是告知还是隐瞒?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为了看看大家的回答,我去知乎上搜索答案。少部分人说应该告知,不要把他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要让他们见上亲人见上最后一面,他们有知道的权利。大多数人说应该隐瞒,特别是对老年人,让他们对亲人留有最美好的念想,慢慢接受是最好的办法。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谁都无法预知。面对世事无常,面对生命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02
中国人忌讳谈论死,春节期间或者重大喜庆日的时候,不能说到死这个字,甚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买楼买车选号不选数字带4,甚至有些商家直接跳过4和14。
无论我们如何避讳、如何避免谈论,但它确是真真实实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刻意逃避“死亡”这个话题,反而增加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
或许,不是回避死亡,而是认真思考死亡,才是我们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死亡教育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接受到的教育。
死亡教育,让我们敬畏生命。当我们知道死亡是自然规律,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敬畏生命。
死亡教育,让我们懂得珍惜。当我们知道死亡这一天必将到来,我们会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死亡教育,让我们学会坦然。当人身患绝症的时候,坦然接受,让患者更有尊严的离开。
03
死亡教育,虽谈死,实为生。
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生命是美好的、快乐的;但生命也是无常的、脆弱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能够直面死亡,认真对待死亡,于是才可以更清晰的认知自己,更宽容的对待他人。只有真正的直面死亡,才能够深入的思考生命。
我们始终要保持对死亡的清醒意识,接受自己或早或晚终有一天会死去,保持这种清醒,你就会过好每一天。
死亡教育,一个需要尽早面对的课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