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到南麻、临朐战役,这次蒋吸取了孟良崮之战的教训,严令若再步孟良崮后路所有军官连坐!且有李天霞前车之鉴(孟良崮之后,李天霞被送往军事法庭,连黄百韬这个唯一拼命救援的竟然也被撤职了)救援部队那叫一个积极。另外七月分兵三路于鲁西、鲁南,沂蒙此时只有一路军,预备队和援军也留的少,外加正值雨季,于攻坚战十分不利(大概是还了孟良崮的一场雨),而且粟裕大多枪支弹药炮弹是上半年打蒋所得,根据地补给不如蒋那边方便。蒋伤亡18000,粟裕21000,甚至有专家估计可能是26000,且失去沂蒙根据地,不得不南下,以配合刘、邓挺近大别山。
谭震林留守山东,粟裕则全权指挥华野但中央也下令4-8月奸敌5-10万,这是一个等同于当时华野兵力的数字。后开封、济南两战已达标。
主席对于粟裕的能力真是极其信任,先是粟裕拒绝渡江,几次直呈,说服中央同意他留守中原打大歼灭战,紧接着又拒绝中野提出的合攻郑州,执意打二援,主席依旧同意!不得不说,有上级的信任,粟裕的才能更能发挥到最大!
看到对黄百韬一小段描述,一个杂牌出身的将领,能与胡琏、邱清泉等人同殿称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蒋军中,其个人品质较为突出,生活廉洁,骁勇善战,毅力强韧,即便在处境异常困苦时,亦不灰心,不屈服,常说的一句话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死”。在他的训练和指挥下,整二十五师的作战风格与一般蒋军不同,倒与解放军颇为神似,不仅非常机警,善于夜战和近战,而且几乎每战都能往死里打,在蒋军中这样的人极其难得。
攻济打援,是粟裕作为代司令员第一次全面指挥,许世友对于粟裕代陈毅一直不服,前边豫东之战也是拒命,好在中央高度信任粟裕,尤其主席力挺,并且亲自向许世友解释说明,许世友一向最服主席,遂同意,由此粟裕可全面指挥华野。共军比较好的一点是尽释前嫌之后不回再背地使绊子拖后腿,这点不同于蒋军。
济南之战后,辽沈也进入尾声,粟裕提出淮海之战,以60万对80万,并且不是胜,是歼灭!此战之后,国内局势明朗。可惜粟裕到死时都在心心念念的金门、台湾未能解放。
最后,附一首粟裕的诗:
老兵乐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
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