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题记: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向所有劳动者致敬!在关中西府乡间,遇红白喜事等,乡亲邻里要互相帮忙,这种劳动者就是“劳客”。
在西府乡间,不论谁家要“过事”,家门户族、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等人都会去帮忙,以让“事”过得顺当,这些帮忙者被称为“劳客”。劳客平日都是普通劳动者,家务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不少人还有一技之长,过事时也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

西府人“过事”,劳客多是自发自觉地前来帮忙,红事约两三天,白事一周左右,每天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在有的地方,主家在“事”前会挨家挨户去说一声:“娃结婚呢,没事都来”,并在临近过事的某一晚,备些薄酒菜肴,邀请大家聚在一起小酌两盅,叙一叙乡情,说一说过事的打算和安排,谓之“请劳客”。这次聚会犹如一场“战前动员会”,既鼓舞了劳客们的干劲,也让大家明确分工,帮忙时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通常,过事帮忙时都要选定一位“总管”,由他来具体安排分工,调度劳客的工作,让大家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乡间过事,多为自己准备宴席,过事前两天主要工作便是租借灶具碗碟、搭席棚和帮厨。搭棚自然是男人们的活,包括厨棚和席棚,腾场地、搭架管、上扣件、苫篷布,相互配合默契,个把小时便能搭好,营造出过事的环境和氛围。接下来便主要是女人们忙活了,择菜淘菜、洗鱼洗肉、刷锅洗碗,大家三五成群,谈笑间便备好了各种食材,为大厨一展技艺做好准备。

过事当天,除了帮厨,还有迎客招待、端盘倒水等服务工作,也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这些工作,既考验了“总管”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彰显了劳客的互助奉献精神。如今,活跃在西府乡间的女子服务队,已成为红白喜事现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她们主要负责布置餐厅、端盘上菜、迎宾礼仪等工作,其实大多还是由乡间的妇女组成。她们着装整齐、训练有素,动作麻利、配合默契,服务周到、广受欢迎。此外,过事现场通常还有一些“烘场子”的人,虽然看似没干多少活,但若谁遇到啥困难,或主家缺个啥急用东西,他们却往往能给支个招,或者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在所有劳客的热心帮助下,西府人的“事”也就在忙碌热闹中“过”了。
劳客的工作餐,主要是臊子面。但凡过事,先要支起一口直径三尺有余的大锅用来下面,在另一口大锅内调汤,这种传承千年的西府美食,通常能方便、快捷地满足上百人的用餐需求,可谓实惠而味美的“劳客快餐”。劳客们排队捞面,或蹴或站或坐、大快朵颐咥臊子面的场景也成了西府乡间过事的常见图景。主家也会热情地招呼劳客:“让家里老人娃娃都来,吃好!”浓浓的乡情也在这一碗碗滋味悠长的臊子面中漫溢开来。

在劳客帮忙的过程中,大家都是轻松、愉悦地劳动,干活的同时聊聊各自的生活见闻、家庭状况、工作打算,让生活经验得到交流共享,让烦恼纷扰得以消除化解,亲情、乡情和友情也在这种交流中升华。人们在过去集体劳动时结下的深厚情谊,在过事帮忙中又得以积淀、绵延,不少人似乎又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即便已经干不动啥活了,乡亲过事时也要过来看望关心一下,出个主意、指点一下也是帮忙,“拉”一碗臊子面也为主家增添了人气。
劳客都是平等的,不论你在外边干着多大的事情,回到乡间当劳客,不管啥活去搭把手,乡亲们便认你是自己人。其实,劳客也是相对的一个身份,今天你家过事,别人给你当劳客,明天别人过事,你又给人家当劳客,这种互助搭帮的传统既体现了西府人纯朴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也彰显了西府人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提倡节俭办红白喜事,劳客的人数也在慢慢减少,工作量在逐步减轻,但那份浓浓的情谊还在乡间绵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