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孙丑章句下 2019年6月12号 读书会内容预报  原文及解义

公孙丑章句下 2019年6月12号 读书会内容预报  原文及解义

作者: 妙妙小姐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22:57 被阅读0次

    第十二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第十二章解义

    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远千里来见齐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文字解义:

    明:尚未清楚地辨明、确定或明确方位的

    然: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干泽:求乞恩泽

    濡滞: 迟留、停滞。

    zī 兹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年:今~。来~。

    古同“滋”,增益;多。

    古代称草席。

    wū 恶: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遇:相逢,会面,碰到:~到。~见。~事。奇~。遭~。境~。

    机会:机~。际~。知~。

    对待,款待:待~。冷~。

    姓。

    我的理解和疑问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

    不能辨别齐王不可能成为汤武这样的明君 是孟子不够明智 如果孟子明明知道齐王不可能成为明君 依然如此并且坚定要到齐国来 那不是为了得到恩惠 不远千里来见王  心中的报复等不得机会推行就离开了 在离齐国很近的宿这个地方停留三天 为什么停留呢

    高子便把这话告诉给孟子。

    孟子说:“那尹士哪能了解我呢?老远地来和齐王相见,这是我的希望;不相融洽而走,难道也是我所希望的吗?只是我的不得已罢了。我在昼县歇宿了三夜再离开,在我心里还以为太快了,〔我这么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王假若改变态度,那一定会把我召回。我离开昼县,王还没有追回我,我才无所留恋地有回乡的念头。纵是这样,我难道肯抛弃齐王吗?齐王〔虽然不能做商汤、周武,〕也还可以好好地干一番;齐王假若用我,何止齐国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得到太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盼望着呀!我难道像这样的小气人一样吗?向王进劝谏之言,王不接受,便大发脾气,满脸不高兴;一旦离开,非得走到精疲力竭不肯住脚吗?”

    尹士听了这话以后,说:“我真是个小人。”

    疑问 孟子去齐国之前 知道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孟子说 千里去见他 是我想要的 但是不受重用哪能是我想要的的 孟子的欲是希望自己的仁义的治国安民的思想能得到齐王的采纳

    关于充虞的两个假设  孟子到底有没有判断出齐王是不是个明君 如果孟子判断不出 说明孟子不够有智慧 如果判断出 还去齐国 说明孟子是为了恩惠 到底是哪种呢 孟子去之前是不是知道结果呢? 孟子其实是不知道 就算知道 他可能为了老百姓再去尝试一下 这是他希望的

    孟子可以辞官不做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齐国 离开齐国他去了哪里

    接下来齐王又做了些什么 齐王和孟子有没有再见面

    第十三章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2][3]

    第十四章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2][3]

    第十一章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绝长者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第十三章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5]

    第十四章

    孟子离开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陈贾,齐国之大夫也,

    时子,齐国贤人。大夫

    陈子 孟子的学生

    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忧:忧患。季子所忧患的不是外部,而是问题将出在内部。后因以“季子之忧”借指内部的忧患。

    战国时子叔疑为子弟谋取名利,孟子视他为登高四望,操纵集市,牟取财富的贱夫。

    借指独占名利之人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之孙,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尹士,齐人也

    鲁穆公(前410―前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泄柳、申详亦贤者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孙丑章句下 2019年6月12号 读书会内容预报  原文及解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y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