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在学习的氛围中长大,以至于到出了社会之后都特别讨厌学习,看看多少人有终于上完学了这个感叹!!想想当初的自己就是这样子,长舒一口气~
为什么我们从小读书、识字、懂道理、学做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最好笑的是,竟然有人用这句话推导出,读书没用!!
通过好几年研究观察,我发现,学习就是一个反复认识自己的过程。从以下几个顺序来详细探讨
一.筑底阶段
开始上学的时候,我们识字、读书主要是认识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发明出了语音文字,这个很厉害,这个就让我们直接归属于高级动物。
当我们真正识字完,也就是把最基础的知识初步了解之后,相对应的差不多是初中毕业,我们就到了学习高等知识的层次。大多都是现代科学研究,等到大学读完,这个筑底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二.看山不是山
在步入社会的时,往往不知道自己选什么好,比如:工作、情感等,
大多数都是随波逐流,分配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遇到什么人,就谈什么样的感情。
但基本都是已失败告终,
工作了一年以上就觉得自己不喜欢,感觉枯燥无聊,就想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后,当自己真正走了出去之后才发现,原来,最好的还是当初的自己做。因为熟悉,所以喜欢。
情感上,当初爱的多深,分手时就有多痛,
当再多经历几次后,才觉得还是最初的那个好
三.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成十年后,觉得还是读书好,于是有人就拿起了书本。通过看书,不得不感叹一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所想知道的书里都有。
读的越多,就越敬畏这个世界,就越发现自己渺小。
今晚上因为时间的缘故,写的逻辑不清晰,往大家包含,以后不允许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