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武汉肺炎来势汹汹,而我刚从武汉返家,需要自我隔离14天。于是我的生活规律变成了:
于是乎,把之前未完待看的书重新阅读了一遍,顺便码码字做个笔记。不得不说受益匪浅,再次膜拜刘飞大佬。这本书最适合1-3年的产品人,当然了超过了也能读,只能说1-3年的收获会比较大,超过了收获会小一些;这本书不太建议还是小白或者刚刚起步的人,因为很多内容并不具体,没有相对经验的产品人看起来会稍微有点绕头。
先说下整体的书籍框架:
总体是包含这四块的: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产品管理,技巧和方法;对于我这么一个老产品人,后两块就略写,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直接找-《从点子到产品》去读,有很多干货。
总体概述:
作为一个从业好几年的老产品人,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 第一章节,从里面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论,细细品味之后要将其吸收为已用。这里说下,阅读不要泛泛,一定要做笔记,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反复琢磨,很多事情都会清晰明了。
第一章节,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这一章节可以学习到如何从头开始一个产品,其实还是蛮难的,这里的从头开始,需要产品人自己去分析市场,可行性调研,进行整体分析,最最重要的是要去考虑其商业价值,其价值的回报率如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掌握产品技能、还要去深入行业,收集了解更多的信息,这个跟需求整理类似,我们也要把重要的信息归纳,做成信息矩阵,辅助于决策。在充足的信息基础上,再来考虑用户和行业痛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一块可以发掘的土地。
第二章节,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重点在需求分析上,需求的收集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产品整体的架构与进化曲线,可以利用的资源信息。不过本书中切中的是产品部分,如何深挖需求,了解用户,一整套C端产品的打法,但是里面很多手法也同样适用于B端产品。
后两章属于产品的基本功,相信大多数产品人都了解颇多,所以略写
第一章 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从点子到方案
着重讲诉了从0开始一个产品如何去思考
1 考虑产品模型的合理性
要避开坑,要多向自己问问题,核心需求真的是用户需要的吗
在考虑新功能的时候,可以参照1-9的问题,逐条过滤。如果不满足,就需要再多想想,也许这是个伪功能,是否真的有必要耗费成本。
这里的1-9个点是非常常用的,在进行新的产品扩展的时候,可以当作一道考核数据。
2 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列举的只是较常规的盈利模式。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一定要基于核心价值,否则该盈利模式很难持续下去。
这里并不是说赚快钱不好,作为产品人,一定要心里有杆秤,知道该模式的利弊关系,如果没有决策权,就需要在汇报的时候将关系厉害写清楚。
3 拓展的合理性
这一块比较重要,这里面的只是一部分产品的方法论,可以学习作为参考,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不同的产品业务线也可能会相距甚远。
扩展产品功能,首先考虑需求的轻重,有些需求没必要扩展,扩展之后的市场太小,ROI低。
同事也要考虑到相关的可能性。
比如
市场竞争环境:如果竞争激烈,且都是大厂在玩,那么公司是否能在这样的大厂倾扎的战场生存下来。
相关的技术:这里要担忧的是跨界玩家,也就是常说的降维打击,这里面没有什么方法论,需要的是产品人对行业的了解,以及其敏锐度。
相关的政策:在有些行业,比如医疗,是一定需要考虑政治因素的。
面向的用户:需要深入的了解用户,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把用户做好数据分类,做好行为数据统计,了解线上的用户的操作习惯。同时尽可能多跟用户聊天,参与用户所在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用户的真实反应。
第一章 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产品核心价值
1 解决问题是产品的价值所在:在移动互联网下,互联网产品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工具,跟那些伐木头的斧子没有区别;对于工具而言,好用 就是最核心的一个标准,这也是产品的核心价值。
2 用完即走并不是不要粘性: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想到你,这才是粘性。高效的解决问题才能够给用户带来“好用,顺手”的感觉。
第一章 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MVP与痛点
1 MVP这个词我们听了很多了,MVP就是为了验证产品是不是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可以带来商业直接的一种手段。所以设计MVP产品时就需要向这个目的靠拢。
MVP自然是跟用户的痛点挂钩的,找到痛点的方式就是进行需求调研的方式。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从深挖需求,用户研究,用户体验三个面来叙述。
此处的方式是互联网产品的手法,对于一些ToB/G的产品,此方法适应性不大,但是道理都是共通的,可以借鉴参考。
深挖需求
这里需要说下马斯洛需求层级,月底层的需求越重要,要在做产品时,要把人性考虑进去。要把浅层需求不断的深入下去。
用户研究: 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可行性测试,数据分析;后两个可以相互融合比如A/B测试等。
问卷调查
问卷是一种定性调查相对轻松的方式,但是也有缺陷,没办法很深入的了解。
用户访谈
可行性测试
数据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