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接到闺蜜的电话。我们一个在北京的地铁口,一个在小区的楼下,害怕地铁和电梯会影响信号,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室外站两个小时,来分享她的成长,和对未来的规划。
生活中的她,软萌的、甜腻的、洋气的,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是一个人让人一眼就爱上的女子。
职场上的她,一个月只上班11天(几乎没有准时到岗),3个月提出5次离职。
在正常的观念中这不是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表现。但她的每一次离职都会被挽留,每到关键时刻就会扶摇而上,这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直呼领导是不是瞎。
其实,她身上有一个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优点——沟通的勇气。心无所惧、一身正气的她在工作的沟通中几乎没有内心对话,她把高效的沟通运用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她,在几次重要活动中都可以力挽狂澜,她的每一次沟通都能让领导更好、更全面的看到她的综合素质和无限潜能。
其实,她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时表达自我的人,更多的时候她一个人静静的待着,就算哭泣都是安静的垂眸泪流,是朋友中少有的内向者。
很多的内向者,缺乏她这种沟通的勇气,把更多的对话给了自己。
比如:
A:“我认为这件事不应该这样做,我要去找老板谈一谈”,
B:“老板会不会有他的考虑,这样就显得我很蠢”,
C:“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多管闲事或者拍马屁”,
D:“你们好麻烦呀,到底要不要去谈”
.....
就在这样的焦虑、纠结中拖延谈话。人生如戏更何况沟通,而这场戏还没开始你就已经失去了演下去的勇气。
沟通力导师兆民老师在《内向者的沟通课-把性格转化成优势》中指出,这是“沟通拖延症”。
《内向者的沟通课》有沟通拖延症的人,都有一个心理共性,就是恐惧,担心说错话。由于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自信,或者有过把话说错的经历,所以特别害怕与别人展开谈话。尤其是一想到要和公司领导、重要客户或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谈话,他们就会感到局促不安,压力重重,于是就一次次地把关键话题往后拖延,贻误了沟通的最佳时机。
书中提到造成“沟通拖延症”的原因是恐惧。这种恐惧有两种原因:
一是自己的不自信。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害怕自己表现的不够好,这种人没有沟通成功的体验,或者自己的没有看到在沟通上的能力,给自己贴了“我是内向者,我沟通能力差”的标签。
二是有话说错的经历。前两天妹妹说起他男朋友,小时候很开朗,后来变得内向是因为被吓到了。在他小学的时候,在送姑姑出嫁的婚车上,他看到司机抽着烟、并且把胳膊支在方向盘上,就随口说了一句:“你这样开车也不怕撞车呀”。司机听到以后勃然大怒,朝他吼道:“你姑姑结婚的日子,你瞎说什么,诅咒谁呀,你给我下车”,边说边把他拉下车。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从此以后他不再开玩笑、人也越来越内向。
沟通拖延症带来的危害随着步入社会越来越显化。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沟通。沟通不畅在职场很难做出成绩得到晋升和高薪,在生活中会让亲密关系变的越来越僵硬,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沟通的重要性绝不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
——《沟通的艺术》
那要如何解决“沟通拖延症”呢?书中从心理、内容两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
把目标可视化。列出清单,用一张便条把沟通目标写下来;
建立对话勇气。切断自己的后路,在谈话之前通知对方,让自己不得不履行沟通的诺言。
一、把沟通目标写下来,让其可视化。
我们很擅长自欺欺人,尤其是面对有压力的事儿,我们会为逃避找到很多的借口,让我们理所当然的去压抑自己的行为。
一句不爱学习的顺口溜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包待来年。”
再严重一些的会产生“自我障碍”。所谓自我妨碍,是指一个人在面临某种重要的任务时,为了避免表现不佳带来负面影响,故意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制造障碍。这种自我障碍有些是刻意而为,比如:不尽全力、拖延、饮酒等;有的是潜意识进行的,比如:受伤、睡过头等。
这一切都是因为缺少面对压力的勇气。
而把沟通目标写下来,让其可视化就是在心理层面做出的决定,给自己面对的勇气。
你需要的仅仅是一支笔、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沟通目标,如“我想跟领导谈的事情是.....”、“我需要今天解决的事情是......”
首先,头脑中的思维真正的落到纸上,会减少心理成本。视觉化效应可以让一件事变得更形象具体,它可以让我们的某句话某件事从那么多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中跳脱出来。这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相当于在心理层面做出了决定。当做出决定以后,我们更愿意去为了解决事情而想办法,而不是为了逃避找理由。
其次,跳脱出来的不仅是思维,还有感受。面对压力,我们会陷入到“困难”的感觉、“不愿意”的情绪中。当我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思考的时候,就由感性转移到理性,让行为更容易执行。
同时,写出来也相当于对自己的承诺,人们对于承诺自己的承诺会更愿意去完成,这是大脑的完形本能。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
心理学上有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力武器,这种武器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心理,无声无息的指引着我们的行动。它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者选择了一个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
——《影响力》
二、建立对话勇气——把“书包扔过墙”。
难搞的事情就像一面冰冷的高墙,挡住去路,而你手里并没有梯子。这时候,稍有迟疑就会放弃。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后路,把你装有贵重物品的“背包”扔到墙的另一边,这样你的思维就会集中到“如何成功”而不是“可能失败”的担心上。这种情况下,你更容易想出办法来。
想和预约异性时,你可以先发一条信息告诉对方你希望在某一天可以与其共进晚餐;
想和领导谈话时,你可以先和领导预约下午两点是否方便,想要和他谈一谈;
想和对方和好时,你可以让身边的朋友捎个话,传达你想聊一聊的意愿。
这是在现实层面做准备,为了履行这个承诺你更愿意全力以赴的去准备谈话的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两步增加沟通的勇气,有了沟通的意愿和勇气,剩下的就是技能方面的修炼了。
沟通如戏,全靠演技,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