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年,翻了十倍。
再看汇丰银行的另一组数据: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他们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平均12万元人民币)。
数字触目惊心,年轻一代“负债”前行。
01 “新消费观:捷足先登”害人不浅
当前,年轻人的消费观已经出现了新的转变,“新穷人”也越来越多。
对于接受了消费文化的人来说,快乐的生活就是对消费机会的把握,不能落于人后,最好是捷足先登,否则就是有缺陷的消费者。然而消费根本不可能满足,资本的逻辑需要鼓励人们不断消费,并维持旺盛的消费,于是不断挑起消费欲望。
按照齐格蒙特·鲍曼的定义,在消费社会里,新穷人是“有缺陷的、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和先天不足的——换言之,就是准备不够充分的——消费者”。按照这个定义,无论你有多少钱,只要你的消费欲望战胜了赚钱能力,你就是“新穷人”。
更何况,信用卡、花呗、白条、微粒贷等更为这种新消费观提供了便利。
有多少年轻人,每个月期盼着发工资的日子,能好好的去撸一顿了,然而,工资一发下来,还了花呗、再还信用卡、然后就是白条...就这样一轮下来,发的工资都还得差不多了。然后,继续过着借贷过日子,继续日复一日,陷在了死循环里面。
记得有一个问答说,你知道为什么信用卡啊、花呗啊都把还款日定在9日吗?因为普遍单位都是每月10日发工资,还款日定为9日你就没钱还款了,只能选择最低还款或是借贷,然后陷入无限的还款循环。
实施上企业是不是这样想的咱不知道。但是,现实却是血淋淋的。
去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突然自杀身亡,轰动全国。他因通过向17个APP借贷,欠款多达5万元,深陷借新还旧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走上不归路...
过度消费正在摧毁年轻人的生活!就像一位深陷消费贷的年轻人所说的:“最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Phone月还600,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于是,只好开通了信用卡、花呗、借呗、各种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
02 比毒奶粉更毒的“洗脑”广告
“小时候,家穷,不舍得买玩具。30岁了,有钱了,买了一大堆10岁时用的玩具,有意义吗?60岁,买了一条昂贵漂亮的超短裙,有意义吗?用了一辈子大宝,70岁了,宽裕了,买来一大堆18岁时奢望的化妆品,有意义吗?骑大半辈子自行车,冬天冷,夏天热,终于攒够全款买车钱,却突然发现自己50多岁了,有意义吗?趁年轻,要任性!该享受就享受,车全款买不起就分期,别天天憋屈的活着,多无聊!”
“千万别在最好的年龄里,吃的贼肥,穿的贼丑,把自己活的贼便宜,对着手机美颜心里还直乐!”
“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有钱人,都是高负债的,都是拿着别人的钱过日子的。”
尤其是某金服的一条广告《年轻,就是花呗》,更让人无语。视频里,三个年轻人,因为借贷,一个买了心爱的高档汽车,一个四处旅行、一个借钱创业了,个个光鲜亮丽,最后一句广告词收尾: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
这种鸡汤话是不是很让人反胃。各种广告,洗脑般的频繁出现在年轻人的眼前。为了利益,它们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搅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毁掉整整一代人,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些“洗脑”语录莫名的影响着这代年轻人。
营销,正在把幸福的标准调得越来越高,但全盘接受的年轻人们,你们是不是真的幸福只有你们自己知道。
花呗发布的《2017年
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
“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年轻人往往记住了后面,却忽视了能力范围内的重要性。
于是,又有了一组数据:2018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有过消费的用户中,90后已经占了46%。
03 “贷款”好比“黄赌毒” ,醒醒吧,年轻人!
当年轻人还停留在鸡汤小广告的美好中不能自拔时,现实的残酷却在袭来。
实际上,90后是在这么多年龄层中唯一一代的独生子女。因此,做为独生子女的90后,应该说背负了这个时代更多的重担。赡养父母也势必让不少负债90后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恶性负债会使个人的信用破产,一旦成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飞机、高铁…
如果用一时消费带来的快感换成了这些对于生活的基本限制,谈何体面?
我们都说“黄赌毒”碰不得,而如今是不是要加上一种,贷也碰不得?尤其是年轻人,在经济上本来就不能独立。贷款生存将来会无款生存、无法生存。
年轻人是不是也该试着体味存钱的乐趣呢,而不是一味体味买买买一时的疯狂。生活是有压力的,生活中选择以储蓄对抗外部的压力,而不是用破罐子破摔反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最后造成未来受困。
记住:千万别让过度消费透支了你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