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为自己每天的生活,定下一个小小的目标,就像每天在心里为自己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心理暗示的力量,达成这个小目标。
—壹—
前天和朋友一起听了一堂关于女性如何成长的课程,老师在授课中问到每个人的目标,短中长期的都行。一瞬间觉得自己有些懵。
目标,这个之前被说烂了的词,今天听上去怎么这么的生疏,好像和自己隔了千山万水的距离。无奈老师非让每个人临时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没办法,赶紧想一个吧!
闭上眼睛,一大堆的书在脑海中盘旋,是的,近期加了几个读书的微信群,听书友分享过后,感觉不错,立马在网上买了。半年多的时间陆陆续续买了几十本书,无奈读书的速度赶不上买书的速度。
每晚临睡前都是闭着眼随手摸,摸到那本读那本,读不了几页就会呼呼进入甜美的梦乡,仔细想想竟然连一本完整的书也没有读完,就给自己定个每周读完一本书的目标吧!
百度词条上对目标的解释是: 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如:沈从文《题记》:"由我自己说来,我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
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了方向。明确的目标设定具有潜意识的强大能量。
人一旦有了明确清晰的目标.潜意识就会自动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自然地把人引到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原因是让人持续朝着目标前进的原动力。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时,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比能达成何种结果更重要。
—贰—
为人父母者想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有目标吗?这个目标清晰明确吗?要不要去调整和修正?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为目标与方向主导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与成就,它是驱使人生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
若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虚耗自身的精力与生命,最终将会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没有目标,犹如一个没有方向盘的豪车,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强劲有力的引擎,最终仍是废铁一堆,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
不了。”心理学家詹姆士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指出,“用20%的时间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有的重要事情”。 因此,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高中时期是孩子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三年里,每个孩子都应该努力把握自我,明确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起事情来往往就会一团糟。经常听到好多孩子说:“真无聊!每天怎么都这么无聊呢!大把的时间不知如何度过!”不是玩手机就是去网吧,除此之外不知道自己干嘛。
每天这么的无聊其实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邻居家的孩子明明,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天天为生意忙得团团转,给了孩子充裕的物质生活,却极少有时间陪孩子。明明长得高高大大,衣着时尚,却整天无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劲,感觉自己对什么都是无所谓,没有努力的方向,也不知为何去努力,在本应该奋斗的年纪却天天混日子熬时间,生活得麻木而痛苦。
家长帮助孩子制定目标的要素有三:
一、知己: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价值观,避免定过高的目标,以免差距太大,达不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知彼:了解现代的社会发展、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自己以后想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的机会,再融合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三、选择与行动:要有做决定的勇气、毅力,敢于制定自己的目标,并且能有计划的积极行动起来、落实有效的目标管理,并最终达成设定的目标。
人的一生,其实最重要的是“谋生”,是一个人实现个人终生目标的时间表,因为目标的设定,会使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并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为目标的达成所做的最好的一种“准备”和“铺垫”。
—叁—
《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的作者高燕定先生用详实丰富的案例介绍了女儿高倩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成为一个成功律师的历程,正是由于父亲详细的目标规划,并最终让女儿理解和接受,调动了女儿学习的积极性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其中许多具体细致的措施对于家长的有非同一般的借鉴意义。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人只是开发了自己潜能的很小一部分(5%左右,爱因斯坦也只是开发了15%左右)。所以确定的人生目标一般要稍高于自身的实际能力,并且这个目标经过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奋斗是可以实现的,制定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起人的斗志和潜能。太容易实现的目标通常使人提不起劲,觉得自己毫不费力就可以达成。
无论做什么,都要瞄准“目标”,树立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得出色的思想。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且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才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爆发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有关目标的跟踪调查。最早,这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90%的学生回答说有。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了目标,是否把它写下来呢?”这时,只有4%的学生回答说:“写下来了。”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们。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他们创造的价值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没有这样做的那些学生。他们创造的价值超过余下的96%的学生的总和。那么,那96%的学生今天在干嘛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在达成他们的目标呢。
—肆—
引导孩子为自己每天的生活定下一个小小的目标,就像每天在心里为自己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心理暗示的力量达成这个小目标。
每天早上或者是前一天晚上,花费一点小心思,为即将到来的新一天设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简单易行,达成后带来的结果一定会非常的让自己吃惊。
比如:一向不自信的十六岁少年小杰,为自己定下了今天一定要自信的目标。无论是走在上学的路上还是中午去学校的食堂吃饭,他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自信的姿态,挺胸抬头,不再像以往那样含胸驼背,缩头缩脑。还提醒自己见人要微笑,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目标的达成,让小杰一贯不自信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帮助孩子把目标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谁都无法一步登天,设立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对孩子非常的重要。比如: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可以先帮他设立一个短期的目标,先从每月的月考开始,让孩子每一次都有所进步,就是最好的目标达成。
家长不能一次要求孩子过高,如果非要让孩子考入前几名,孩子基础考不好,考不出那么好的成绩,跟设定的目标差距过大,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落差大,感觉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达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想再为此努力。
如果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及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告诉他要持续保持这种进步的状态,只有这样,到高考的时候,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心理学家曾告诉我们: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时,才能不断的把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从而清楚知道自己的前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伍—
为孩子制定目标并不需要听起来好听的假、大、空,而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目标。有些家长,自己平时喜欢吃喝玩乐,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却对自己的孩子高目标严要求,殊不知自己的日常行为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孩子。
所以,为人父母者,自己首先也要做个有目标的人,并且敢于为了目标去奋斗。还要把对孩子的期望调整到首先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上。
另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样的重要,现在的孩子有个很普遍的现象:身体强壮心灵脆弱,生理健康心理特别幼稚,在顺境中可能会取得成功,在逆境中却经不起任何的小风小浪,更别提艰难困苦大挫折了。
特别是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往往会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现实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如果孩子在此期间不能很好的化解这些冲突、矛盾、压力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极为不利。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最近的人,相对于身体健康或者学习成绩,我们应该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否则,目标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图片源网,如有侵权,望告知,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