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才能真正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的一部《罗马人的故事》向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世界前世今生的窗口,每每翻阅这本浩浩荡荡的历史巨著,我的思绪便飞跃过千年的历史长河,和古罗马人一起去经历帝国的荣耀和惆怅。这次短暂的意大利之行,便是沉迷在古罗马世界中的一次醉心的行走。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罗马斗兽场(Colosseo)又译作古罗马斗兽场、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修建于公元72年-82年间,这里曾经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Dio Cassius)的记载,竞技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11,000只牲畜。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现在,这里不再有血腥的格斗与厮杀,当主宰世界的强者开始思考如何保护弱者的时候,人类文明的征途才开始闪现。竞技场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拱型)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 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 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看台的设计无疑体现了那个时代古罗马帝国的阶层划分。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古罗马时期的政体与社会形态........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斗兽场和废墟之间,是为了为纪念君士坦丁一世312年米里维桥战役的胜利而修建的,是罗马现存凯旋门中最新的一座。 凯旋门高21米,宽25.7米,深7.4米,建于312年末到315年。两个小拱门上方的圆形浮雕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场面。
在凯旋门的右侧便是帕拉蒂诺山,它是罗马的发源地,曾是古罗马周边最豪华富丽的地方,据最近的考古挖掘显示,这里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起就已有人居住。它是罗马七座山丘中位处中央的一座,由于地势较高,在此可以俯瞰古罗马市场(Roman Forum)。 当时的贵族们都想方设法在此造房筑屋,而历代罗马君主们更是在此兴建奢侈的宫殿。罗马衰落以后,帕拉蒂尼因年久失修,日渐荒芜。今天的帕拉蒂诺基本为皇帝图密善(Domitian)的行宫遗迹而复归。
说到古罗马的起源,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这是威尼斯广场和罗马斗兽场之间的一个古遗址。穿行于残垣断壁之间,你可以幻想出古罗马帝国曾经的强盛,历史的味道深深地散发在这遍遗址废墟之上,让我们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与惆怅。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纪念堂右手边的玛契罗剧场大街通往科斯美汀圣母教堂,这个教堂很小很安静,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教堂本身的建筑是在6世纪兴建的,以柯林特圆柱和拜占廷风格的镶嵌画为装饰,也很值得一看。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的遗迹。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墨索里尼曾经从2楼的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阳台演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了。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万神殿(Pantheon)又译万神庙、潘提翁神殿,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一座教堂。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穹顶内部还做了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感觉。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能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顶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们后来得知,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结晶,对西方的建筑史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建筑师们就曾到此取经。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杰斐逊纪念馆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特莱维喷泉又称少女喷泉,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是许愿池。其实“特莱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最早这个位置正好是个三岔口。而据传说公元前19年,一罗马技师为了帮助一位少女,特意从13公里外将水引入这个地区,这条水道因此被称为少女水道,之后所建的喷泉也叫少女喷泉。喷泉依波利侯爵宫殿而建,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我们看到站在正中海贝形战车上的就是尼普顿,脚下拉车的两匹骏马被两个特里同牵引,左边的狂放不羁,右边的温顺安详,分别象征汹涌和平静。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象征四季。会赚钱的罗马人编了个故事,背朝喷泉右手持硬币通过心脏所处一侧的左肩向后抛出,投一枚硬币到池中许愿可以再次回到罗马,重复同样动作投两枚许愿将有艳遇,投三枚许愿则爱情梦想成真。这小小的水池不知装载了多少人对于爱情的期许,时光飞逝,等待也会白头,比绝望的爱情更无情的也许是时光。它融化掉一切现世的爱恨情仇,终结掉一切,让波涛汹涌归于平静安详。只有这些精美的雕塑,千百年来俯瞰众生的欢喜哀愁却沉默不语。
旅游小贴士:
1.罗马地铁图
帝国的荣耀与惆怅-行走古罗马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