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的话题。
如果有一种养生方法,几乎零花费,也不要求中医基础,人人都能掌握应用,一人学会全家受益,是不是很想了解一下~
这种养生方法所有人每天都要做,不过其中却蕴含了中医养生的秘诀,能在不知不觉中调理身体健康,真是太神奇了。
1、超低成本,不需要刻意为之,也不需要扎针吃药,稍微注意就能保持健康;
2、人人可用,无论年纪大小,也不管身体健康情况,人人都适用这种方法。
是的,很多人都猜到了,今天我想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热门养生方法——饮食疗法,就是食疗!
大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就有“食治”专篇,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养生的首位。
孔子长寿秘诀
“食疗”历史悠久。《论语》就有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二千多年前的平均寿命是30岁左右,能活到72岁,是很少有的高寿了。孔子的长寿,与他讲究饮食之道是分不开的。
可能有人觉得食疗很难,但其实食疗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在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
女生在痛经、或者产妇在哺乳期的时候,在南方会经常服用酒酿鸡蛋汤,原理就是酒酿鸡蛋汤可以行气通乳;或者说淋雨,受了风寒,很多人会煮碗红糖姜汤,喝完盖上被子捂一下发发汗,轻微的风寒可能就好了;还有秋季咳嗽的时候,家里也经常会蒸冰糖雪梨吃,原理就是冰糖雪梨可以治疗肺热咳嗽.....
这些最常见的食疗方,关键时候却可以顶大用处。
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呢?那是因为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的说法。
“食疗”顾名思义,就是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很多时候食疗都是被忽视的,但你可能不知道,食疗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几千年的文化沿袭中,我国也一直有“食疗”的文化传承和理论体系,像古文献巨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都是“食疗”理念的起源及精华荟萃,而现在市面上盛行的五脏养生、季节养生、辟谷养生、药膳养生等等皆是“食疗”理念的实践与实现形式。
、什么是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身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食物除了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同时还能疗疾祛病。
那么就有人问了,已经有了药物,我为什么还要采用食疗呢?食疗与药物疗法有什么区别呢?
食疗啊,主要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之类),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而药物主要是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
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而且食疗还有一些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接下来我会从补益脾胃、药食同源、改善体质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划重点,一定仔细阅读哦~)
食疗作用
1、补益脾胃
首先是补益脾胃,大家都知道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人体从饮食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津液,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也。”说出“食”的重要性。
龚廷贤也说: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脾胃气实,则肺得其所养,肺气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全天地交泰之令矣”。如果脾胃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其言脾胃既虚,四脏俱无生气”
脾胃为什么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咱们可以看一下脾胃的生理功能。
首先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
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由于摄入饮食而滋养真气,气盛则精充,精充又反过来补益真气,气足则神旺,神旺就能保全身体,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比如说癌症病人,化疗后如果能吃饭,就恢复的比较快,我就曾经见过一位食道癌患者,在经过化疗手术后,还是保持了之前的胃口,就是凭借良好的饮食,最后恢复的特别好,在化疗后又活了将近20年,现在已经70多岁了,身体还是特别好,根本看不出来得过癌症。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他的脾胃学说,深受历代医家追捧,李东垣就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他在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
用很通俗的话说,人类的饮食就像给火车加燃料一样,加了燃料,火车才能跑得更快,通过饮食,人也才能更好的维持身体健康。
2、药食同源
其次呢,是药食同源。
什么是“药食同源”?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认为每种食物也像药材一样,具有"四性"、"五味"。换用西医的话说,就是食品中除了各种营养素,还含有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比如,国际营养学界近年的膳食指南也发生了方向性转变:从过去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为基础,这是因为他们发现食物中存在的许多非必需营养素同样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能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美国认识到中医食疗的巨大科学价值,1994年美国政府就颁布法律,明确了中草药等植物可作为食品补充剂。
同时,食物还没有药物那样的毒副作用,这是相比于药物疗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明确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书中认为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
“药补不如食补”知识拓展: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高温、蛇蝎之毒及癖血、癖湿等病理产物。精气又称正气,泛指人体的精华物质及其机能活动泡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自我调控抵抗疾病、康复的能力。
西医采用药物补替人体自我调控的能力,如用抗生素直接抑制致病菌,或者用调节酸碱平衡的液体疗法等等团。这些疗法虽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存在着药物副作用大,不能根治疾病,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弊端。而“药补不如食补”正是基于保护人体正气的这一原则,从而成为中医食疗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的药物大部分是日常食物,比如:大米、红枣、干姜、茴香、黄花、杏仁、百合、核桃、莲子、蜂蜜、西瓜、大蒜等,都是我们常吃的,又都是常用的中药。
我们平常的饮食也多数都有药物的功效。就像刚才说的,感冒受寒了,或淋到了,红糖姜汤可以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初起,喝一碗热的,然后盖着被子睡一觉,可能就好了;薏米粥可以清热健脾,祛除面部黄褐斑;西瓜可以解暑消渴,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木耳可以解毒清热,清除体内粉尘垃圾;茴香可以温胃散寒;百合可以宣肺止咳,等等。
在《中国食疗大典》中,以日常食物和常用食疗食补中药为纲,收载食物和常用食疗食补中药734种,选方1800多条,食用方法1900多种,适用于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食疗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常见病症保健
通过食疗,能显著提高身体素质,能预防疾病、健美减肥、益智健脑、壮阳补肾、延年益寿,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方面都有很好效果。
且特别适用于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神经衰弱、贫血、痛风、失眠等慢性病。
特定人群护理
食疗还适用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等。
以孕妇为例,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机体的阴血相对不足,而阳气则偏盛,因此凡辛热温燥之物不宜食用,即所谓“产前宜凉”。若有妊娠恶阻者,则更应忌用油腻、腥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在胎儿出生后,产妇的气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机体一般是虚寒状态,同时兼有瘀血内停,此时凡属寒凉、酸收、辛酸、发散之品均宜禁食,故有“产后宜温”之说。
孕期饮食不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产后饮食不当,则很容易落下月子病。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术期的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伤口愈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防病复
病中禁忌,指患有某种疾病,某些食物在此期间不宜食用,如久患疮疡、皮肤疾患者不宜食发物,如公鸡、鲤鱼及辛辣之品,阴虚热盛者应忌用辛辣动火之品,虚寒泄泻不宜食生冷、寒凉之品。一般来说,患病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及不易消化之物均应避免食用。
如果因饮食不当,导致旧病复发,就是病复,也可以叫复病,他的临床表现类似初病,但又不仅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而是因诱发因素作用于旧疾之宿根,机体遭受到再一次的病理性损害而旧病复发。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的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也就愈差,并常可遗留下后遗症。所谓后遗症,是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过程。
因此呢,作为病人,在治疗期间,科学调理膳食,将促进康复,尤其是对于某些慢性病,合理的食疗对治愈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3、改善体质
首先大家要知道,人会得病的原因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而外因则是风寒暑湿燥火、瘟疫、病毒、细菌...诸多外邪,它们总是存在的,从不曾减少。
但你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感染外邪,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嗓子疼;
有些人,即使周围很多人中招,他也总能安全躲过。
身体的天然防御力叫作卫气,负责着皮肤毛窍的开合。
肺主皮毛,所以皮肤最外层的防护力量,就是来源于肺气和脾胃所生化的水谷精微之气。
它强,我们抵御外邪的力量就强。
卫气足,皮肤毛窍开合功能正常,能够很好地抵御外邪;
卫气不足,外邪侵袭时就会支撑不住,就容易受到感染;
它就像无形的风衣一般,为我们遮风挡雨。。。。
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就像《黄帝内经》讲得最多的是人为什么得病,而并没有过多地讲药物,并且告诉大家,得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真正的意图,是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身心的修养,而不是太过分地依赖药物。健康是一个积累精气的过程,要一点点攒起足够的精和气,才可以供养一生的补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也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夫并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饮食,都争取做圣人,做上医,不治以病治未病。
为什么学食疗
你可能没时间去保养,但是却每天都在饮食,吃的好,有益身体健康,吃不好,则对身体损害很大。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等常见病,受饮食干预是很大的,会吃就会保护身体健康,往好的方面走,吃不好,就会加重病情。
大医家孙思邈《千金方》:“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不过想要学习食疗,有两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大家注意:
1、系统学习
食疗并非简单的“食补”、“营养”。但有不少人因对食疗的了解肤浅、片面或错讹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只要听说某食物对人体有什么益处,就不管自身具体情况,一心要搞来吃,且多多益善;另一种则反过来。
如有些人想减肥、防心血管病,自认为菜有营养而饭没啥营养,植物油好动物脂肪不好,于是每顿只吃菜不吃饭或菜过多饭过少,烹饪都用植物油。结果时间一长还是得了脂肪肝。又如有些人患高血脂、冠心病就视脂如虎,一点肥肉、油腻都不敢吃,结果血脂不但没降,反倒头昏眼花、浑身无力,体质更虚弱。显然,前者不知植物油虽可抗动脉硬化,却也加重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若再饮酒,可诱发或加重脂肪肝、胆石症;只吃酒菜不吃饭,还会削弱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后者只看到脂肪不利的一面,而没看到人体内其它器官在新陈代谢中却需要一定量脂肪,绝对禁止,造成整体的新陈代谢失常,反过来使心血管病更受影响。这些都是缺乏整体、辨证观念造成的。
应该怎么应用食疗呢,首先要正确认识食疗,要掌握和运用好整体饮食、辨证施食、五味调和、饮食有节等食疗原则,虽说食疗不难,但是也要跟随老师,系统的进行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2、量力而为
首先要知道,学中医,要具有整体观念,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诊断后再进行调理,而且每项中医技术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在调理过程中,针灸、艾灸、推拿、拔罐都有可能要用得到,所以大家要有灵活变通的思维,不要认为学了某一技术,就能调理所有的病症,要量力而行,如有急症重症,超出了自己的调理范围,首先还是要选择医院,不要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我希望,通过学习食疗,让大家能帮助到自己和家人,能增强体质,减少得病机会,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我是分割线 ----------
▼都看到这里了,有用的话请点赞、转发支持下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