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三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三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23:51 被阅读0次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 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 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 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 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 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前面我们学习了,孔子赞叹王骀,认为他要比自己高明太多。然而,这个常季还是不大服气,他接着问,这个王骀,在修为上虽说有道行,但这只能是独善其身,于人于世并没有多少补益。

“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修道反对的就是“知”,道心不是通过知识、逻辑、辨析证得的,搞佛学或是道学,学问做得再好,没有实际的修证,那全无意义。圣人与凡夫都有这个“常心”,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我们做不了圣贤?不是不能,是不为也!我们现在的知见,全是妄想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到行为造作,去道远矣。佛教给我们正知正见,把原来那些个迷惑颠倒的观念转过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包括我的身体,我所有的,通通是幻象。

常季认为王骀是通过“知”而意识到了“心”的实有,然后去印证,最终使“常心”作用在生命当中。先有了“解”,然后去“行”,按禅宗的说法,差不多属于“渐悟”。渐悟对一般人来说,都容易达到,可是“顿悟”就只能是上上根器的人才有可能。既然人人都有份,只要肯回头,修持八正道,修六波罗密,成就只是早晚问题。

王骀得道修道的工夫,在常季看来,只能说是自我修养,但是,他却影响了众人,甚至连儒家的圣人孔子,也仰慕不已。不论世出世间的圣人,都对这个社会,对人群充满人文关怀。学佛修道都不离世间,没有众生也就不需要佛菩萨了。我们可以离群索居,明哲保身,但是在世道清平,人文大环境良好的时代,一定要出来做事,努力帮到身边人,尤其是子孙后代,特别需要培养成人,不能把教学搁置,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

我们再看孔子所说的话,“人莫鉴于流水”,人不能用流动的水做镜子,只有在静止的水面,才能看得见。“唯止能止众止”,老子讲:静为躁君。我们的心纷纷扰扰,妄动不止,怎么样使它安定下来?佛教给我们,把执着烦恼的念头,执持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上面,心口意都要贯注,念到一心不乱,这句佛号的作用,古大德曾经比喻,如“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知止是为了得定,修行首先要“养正”。孔子举例说明,在草木当中,松柏禀受天地的正气,所以长青不凋。在人群中,尧舜被尊称为圣人,因为圣人知天命,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幸能正生以正众生”,所以要度人,先正己,在《人间世》里面,孔子告诫颜回的那些话,也是一个道理。

“保始之徵”,意思就是“得其常心”,了悟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明白体会了不生不灭,也就无有恐怖了。好比战场上的勇士,将生死置之度外,陷阵临危毫不畏惧。修行得道的人,把生死看得如同季候的迁变、草木的荣枯,身体躯壳会随着衰老消亡,但自性真如心恒常不动。这个真心含藏万有,包罗宇宙,广大不可思议。所以说是“官天地,府万物”。“寓六骸,象耳目”,真心是暂时寄寓在我们的肉体,六根所感知认识的世界,和色身一样,是幻象。

“一知之所知”,了达万物与我为一,回归到原点,也就是生成长育天地万物的大道,再用这个昭昭明明的道心,观照一切。般若无知,又无所不知。这个“一知”是远离妄想分别执着的大智慧,我们把复杂的变得越简单,就越发接近于道。“心未尝死”,道心是活活泼泼的,体现大用的,悟后需要起修,还要在世间体现道的价值。

“择日而登假”,“假”通“遐”,是说王骀已经得道,随时可以遗世独立,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厌离秽土,求生净土。但是佛菩萨不住涅槃,而是乘愿再来,不会舍弃众生而不顾。人们为什么愿意跟着王骀学习,他并没有刻意去张扬标榜道德,也没有对人不停地说教,正因为他具有不“以物为事”的达观超然。这样的德行,不是那种显示于外的,有明显痕迹的有为之德,所以连孔子都自叹不如。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三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 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 读庄漫笔——《徳充符》题解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庄子内篇中的《徳充符》。 内七篇的题目,都是交代这篇文章所言的主旨,既有境界的开显,比如《逍遥游》...

  • 读庄漫笔——《徳充符》十一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 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四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 “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一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二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七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 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九

    “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 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五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

  • 读庄漫笔——《徳充符》之六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 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徳充符》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ni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