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
以下这首《绮怀》,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标题“绮怀”饶有意思,前人似乎并无类似的表述,意思应该是说,男人为世,横行天下,自当有壮怀悲怀善怀忧怀什么的,作为诗人,当然也不缺诗怀幽怀思怀别怀等等,此外,襟怀里也少不了绮思温情和恋爱等等,这大约才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男人,近似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意思吧。“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
诗的意思是:明月相伴,花下吹箫,于芳龄韶华的你我,这是多么美好的相遇。可惜这只是一个美丽开始。自此之后,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难以逾越。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仿佛古人的吹箫引凤,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李商隐《无题》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另一首《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那种伤痛感描绘的不正是是自己此时的煎熬状态吗。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剥尽叶子的芭蕉也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掐指算来,你我的分手业已十五年,在这期间,每一个明月之夜,我都会遥望圆月想念你,这种镌刻在骨子里的思念哪里是那种“三杯两盏淡酒”可以消泯的呢。
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果不其然。
那么,被诗人念念不忘的这位佳人究为何人呢?原来黄景仁和他的表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人生仅有一次的初恋中他们私自订下了百年之约。十七岁时,黄景仁成为博士员子弟要往外地求学,他与表妹依依惜别,写下了《别意》:别无相赠言,沉吟背灯立。半晌不抬头,罗衣泪沾湿。这次分别之后,她的表妹被卖到杭州观察史潘恂府上作了歌姬。黄景仁时时思念表妹,写下了《感旧》四首,其中有“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等语。这些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情诗,只有悲天悯人、情真性至的诗人才能吟咏出来。 黄景仁得知表妹的情况后,不甘心命运的安排,风尘仆仆赶来杭州与她相会。“牵袂几曾终絮语,掩关从此入离忧。明灯锦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这意笃情深的景象令黄景仁久久难以释怀。然而好景不长,表妹被潘恂强逼为妾不成,竟被卖给了一个重利轻离的盐商,此时的黄景仁已经是“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了。此后不久,他迫于母命无奈迎娶了赵氏为妻,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让黄景仁常常思念表妹。
黄景仁只活了三十四岁,其早死怕是与上述的不幸爱情是有关系的吧。而这位表妹婚后非日子看样子不是太尽如人意。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黄景仁当初真与表妹走到了一起,也不见得就一定幸福,明显是近亲结婚嘛,生下个把傻痴疯癫,真到那时的话,又是另一番悔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