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运营的从业者来说,真正牛逼的不是拿着10万+的文章的记录来进行展示,而是对行业的适应力和跨行业的对人性的洞察。
我认识最牛逼的新媒体,没有百万粉丝,但只要是他自己熟悉的行业,一出手就知道自己写下的这篇文章能不能十万加,但他却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依然可以维持这种嗅觉。
我最近见过好些新媒体,是把10万+放在简历里的,我很佩服,但它未必会成为你被录用的核心原因,甚至你不会因此而被录用。
那么,怎么去了解行业呢?
我最近面试,很喜欢问:你对音乐了解吗?喜欢吗?有学习经历吗?
可能你会误解,亮哥你之前不对专业有要求,结果面试为什么要问人家这种问题?
其实你真的误会了,因为这个问题之前,通常有另一个问题:
你来面试之前,研究过VIP陪练的公众号吗?
如果你研究过,且有心得,多半后面这一串问题是不会问出来的。
说明大家还是面试得少,而且面试反馈拿得少。
其实道理很简单:
面试官希望在面试时,与候选人沟通的并不仅仅是他过去的业绩,更是他是否能够胜任公司岗位的直接证明。
你下过厨,会做红绕猪肉,不代表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做红烧鱼或者红烧牛肉,或者红绕鸡肉。
这些菜,看起来都是「红烧家族」的成员,但是,如果你不能辨析不同食材的特点,并加以利用与改良,你用做红绕肉的方法做出来的鱼和鸡,可能就会口感发柴,牛肉却可能还没酥烂。
所以,新媒体运营要能够去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去做适应性的调整,而不是只能拿出过去的业绩。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表达能力一定是很重要的,而表达能力不仅仅是文字写出来才能判断,还可以通过嘴巴说出来。
而前提是,你做过细致的研究工作。
如何去研究你的面试对象?
1、公开的信息。譬如新闻、财报、分析文章等等;
2、直接试用。譬如对象拥有的产品、公众号等等。
3、问知道的人。
这些方法,其实都很简单,但真正用起来的就不多,用得好与坏,也是天差地别。
1和3就不说了,2这个事情,在试用的过程中,要思考,思考为什么人家要这么设计、想要达成什么目的,等等,想不通的,不要纠结,标记为问题,面试时直接向面试官提出,而不是仓促下结论。
数据与逻辑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绝对不是只会写和一直写就可以了。
第一段,亮哥提到了做运营需要三种能力:
1、强执行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中层以上需要有管理能力。
2、不论是做哪一种运营,能写文案是必备技能,但写成什么样,却是可以去讨价还价的;
3、对自己负责的模块本身要有很强的数据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