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对这件事的内在需求,也就是通常说的刚需。如果没有这样的刚需,这件事情就很难坚持下来。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
从9月份开始,我制定了从头学习英语的计划,计划中包括了听力,朗读,阅读和口语四个部分。将近3个月的实验,到现在还一直不懈坚持的只有阅读。因为,我对英语最大的需求是阅读,我希望能够通过半年的训练达到读专业英文原版书的水平。所以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找英文书来读。而朗读和听力却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做。因为朗读我一直觉得对英语能力本身的提高并不大,而听力不是目前这个阶段的刚需,口语也是目前还没有找到非要提高的需求,所以也就被无意识中排在了最后面的位置。
什么是刚需呢,就是这个需求是自己非常渴望的,如果不得到心里就会不舒服,甚至难以度日日。于是为了满足这个刚需,需要学什么他们就去学什么,需要用什么他们就去用什么,需要克服什么障碍他们就去克服什么……谁都拦不住他们。
在想想我自己,为什么一直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不善于分析,不善于理性思考。。。? 是因为我自己内心对这些能力并没有强烈的渴望,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用感性因素来进行思维,当有选择要做的时候,我也喜欢用直觉和感情,有时候甚至完全靠蒙。我从来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而且即使结果错了,我也不以为这与思考,分析有什么关系,甚至会认为这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的问题。原来竟然都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些能力对自己的人生由多大的重要性,竟然还以为我并不需要。。。
那么,我不优秀的原因也竟然是自己没有“优秀”的刚需。确实我可能会想过要跟优秀,当没有到这事非成不可的地步,所以常常是坚持一段时间,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就放弃了。
那么,如果想要成功一件事情,必须要有这样的刚需,而且是正确的刚需。如果天天睡觉和购物是我的刚需,再怎么去努力实现,也不会成就一件事情。所以要让这个刚需成为自己做事的内在驱动力,必须是正确的刚需。
而且,刚需是可以塑造我们的大脑的。
因为需求会以潜意识的方式推动自己的思维朝着需求的方向想,根据这样的需求做选择,行为也会跟着思维的方向进行。这样自己的大脑里面就会产生各种与这种刚需相关的信息,并且相互联系,形成相关的印迹,达到塑造大脑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那么正确的刚需会驱使我形成正确的大脑印迹,养成正确的习惯,正确习惯的长期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A1: 自己一直想要学好却没有成功的技能包括:
爱的能力,与人自然沟通的能力,内心平和的能力,自信的能力
缺失的刚需:
爱的能力缺失的刚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就是自己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所以就没有学会如何爱他人和表达对他人的爱。这种能力在自己内心并不存在,所以根本不知道这项能力,就像某个概念自己脑袋里面没有,你就不会意识这种需求,也就没有要去学习的动力。
其他几种能力应该也是同样的情况,这些一直是内心缺失的部分,所以以前没有意识到它的必要性。等到成年意识到之后,才发觉要学习这些技能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所以才一直寻找各种方法。好在通过学习心理学,慢慢开始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原因,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也证明了,有了这样的刚需,才会去想到改变,才会去寻找方法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