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教育学是人学,理解了人性,就理解了教育。
意姑娘3
意姑娘生日那天,我经过反复思量,还是把那封信发给了她看。很快,意姑娘回复了我。她说,一直觉得你怪怪的,刻意保持着距离,为什么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呢?
我似乎释怀了。去市区买了被子,睡衣,还有两个储物箱。一个蓝色的,一个粉色的。我把粉色的送给意姑娘。意姑娘开始不要,但我坚持给她。她收下了。我们还聊了很多,意姑娘说,之前也有一个大家伙喜欢她,说她小学时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一直喜欢到十三岁。她说,小女孩喜欢大叔很正常啊,因为大叔成熟。我问,那你喜欢大叔吗?她说,看人。
意姑娘从十二岁开始就随着父母到处游学,可谓见多识广,比呆在学校的一般同龄人要成熟一些。
后来,我看到意姑娘的QQ说说里有这么一句话:想要大叔一枚。我问,你想要什么样的大叔?意姑娘回复,没有啦,只是觉得和同龄小朋友沟通起来很累。那时候,我们已经都各自离开了覃山。
但意姑娘毕竟还小。再怎么成熟,也还是只有十六岁。一天早上,我去阳台看书。刚好意姑娘也在那里看书。她正在看《大学》。看着看着,她忽然走了。我感到一阵失落。
我想起之前,也就是在十几天前,我一个人在阳台看书,是意姑娘过来也看书,还主动和我说话。
而现在,似乎恰好相反。
之前和她商量好,一起读书讨论。我给她现在发信息,她没有回复。我有些着急。她明显说话不像以前那样了。也没有再来主动找过我说话。
那个周末,我找她想聊聊关于她的人生规划。她说,你别这样好吗,你这样让我很不舒服。我说,那你不说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吗?意姑娘羞羞地走开了。我则恼羞成怒地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是的,我做错了,我不应该让她看那封信。我不应该给她说那些话。
但这能完全怪我吗?假如意姑娘对我不那么亲近,假如她不站在窗户前朝我微信招手,假如她的父亲不叫我去其他地方看房子,假如她的母亲不对我说那些话。
后来,我明白了,当你不信任一个人,你把一个人想成那样,那么你就会按照你想的样子去对待他,他最后就会被你逼成那个样子。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什么来着?
她的父母的对我的不信任,以及邓老师对我的不信任,还有周围人的那些眼光,都给了我压力。我在压力面前,做出愚蠢的选择。活该!大家都活该!
这种所谓的新教育其实是一种新生活,大家因为种种原因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但都对自己以前的生活不满意,希望在这里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或者调整。但大家却互相不信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便互相伤害,各奔东西。本来可以互相帮助慰藉的好事情却变成了互相猜疑互相伤害的坏事情。这能怪谁呢?可能大家都有责任吧!
追求新教育的旧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也没有准备好。我活在他人的地狱里,这也是自造的地狱。最后,我抑郁了,就像十年前我十九岁时失恋抑郁一模一样。我的原有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我的抑郁。我砸破了自己的手,踹坏了意姑娘的门。当然,是意姑娘不在的时候踹的。
我们的事情仿佛就像这扇门。我不应该踹它。它坏了,外因是我。但它也实在不结实,我并没有用大力踹。可见也有门的内因在。
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写。我想,用小说笔法可能更合适。用这种非虚构的笔法只能写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