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康熙才15岁,接到南怀仁的诉状后,双方各执一词,康熙不知道到底怎么去判断谁对谁错。
为了明辨是非,少年康熙会怎样处理这一个棘手的大臣之争呢?
谁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日晷上影子的长度,谁的学问就是科学的正确的。
听到康熙帝这么宣布,南怀仁和杨光先两人显出的表情大相径庭。
南怀仁和杨光先到午门广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各自用自己的测算方法,测算正午时分,日晷表上所显示出日影的长度。
现在已知的条件是只知道日晷杆子的长度。工具只给一个量角器。
只见南怀仁拿着量角器等走到日晷在的左边测测又走到日晷的右边测测,然后又拿出笔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不一会,南怀仁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写到一张干净的纸上,交给一个了康熙指定的一个大臣先拿着。
现在轮到杨光先去计算日晷上日影长度了。他也没有拿出什么计算工具。
只见他先是默默在向天上拜了一拜,然后又对着日晷方向拜了又拜,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地,手里拿着量角器,围着日晷转来转去,最后时间到了,杨光先竟然没有算出来一个数字。
那么南怀仁虽然计算出来一个数字,到底正确吗?
此时,康熙命拿着南怀仁交给他的数字的那个大臣拿着尺子去测量日晷影子单位长度。
其结果怎样呢?
结果是南怀仁的计算准确无误。康熙对南怀仁此时真是刮目相看。心中无比高兴。
而杨光先等人却没有测出来康熙对杨光先等人一脸的怒气,连看都没有看杨光先和吴明煊一眼。
此时的杨光先和吴明煊只恨地下没有出现一条缝隙,要不就就钻进钻进去了。
康熙真不愧是是一代英主,一代有作为的明君,他通过这件事的对决,他判断还是南怀仁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依据这个计算日晷影子的方法,康熙判定之前吴明煊告汤若望谋反的事件,现在看来纯属他们的诬陷行为,没有科学依据。
康熙用这场计算日晷的方法,不仅成功处理了大臣之间的纠葛,还汤若望以清白。更使康熙帝从中感受到西洋科技的合理性,并促使他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下兴趣。
这场天文历法之争,实际上是保守思想和西方先进科学思想之间的斗争。
同时也反映了东西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件事后,康熙打破国籍的限制,任命南怀仁为清朝钦天监副,全权主管钦天监。
也就是康熙把清朝掌管天文历法的权利完全交给了一个外国人的手里。
南怀仁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希望,他一上任,就制造了六架精密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
这些精密的仪器至今仍然矗立在古观象台上。
成为今天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