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补偿机制——我们用来避开角色和行为
大多数亲密关系的破碎,是因为不愿看穿补偿行为
脑海中播放这段电影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周遭世界的真实模样,因为我们是透过内在受伤小孩的视角在看。我们形成的生活模式与信念,都是从那些原始的印象中发展出来的。在无意识和受伤的内在小孩心目中,看到的世界还是小孩眼里的那一个,这些信念以一种迷惘、负面却又熟悉的方式,将我们牢牢困住。
一个当下发生的事件就可能会启动我们内在的连锁反应,让电影开演,并且使电影中的负面信念变得栩栩如生。
要明了事情真相并非如我们所见需要很大的觉知,特别当对象是个我们亲近的人;我们也不容易看清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信念,在心中创造出他人做出那些我们认定他们会做的事。多数时候,即使我们的防御行为已经过时,已经不需要它,我们还是会使用它。
无意识的补偿机制带给我们的痛苦,会让我们想要脱离它们。这些角色不仅令我们孤立,也让我们远离自己和他人的心,还有远离我们深层的自我。
活在补偿机制里时,我们是外在导向的,和自己失去联结,也断绝了对自己真实美丽的追寻。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几乎不可能丢掉这些模式,除非存在给我们一记当头棒喝,让我们大难临头,像是爱人离开了我们,或是意外、疾病等。
我们可以怀抱爱意且不加批判地留意补偿行为何时出现,并感受行为背后的恐惧,来开始培养对补偿行为的觉知。
认出这些补偿行为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这些角色在身体上的感觉更为敏感。我们也可以在处理自己的重要关系时,观察自己的补偿机制。如果错过了,只需要问问我们的爱人或亲近的朋友,他们会知道。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相互用来保持距离、防御和玩弄权力的方式。揭露它们需要一点一点拆解,而放开它们则需要很多勇气。
不愿看穿自己的补偿行为,并感受补偿心态之下的恐惧与痛苦,也是大多数亲密关系之所以破碎的原因:其中一方或双方都不愿意“回到内心来检视自己”。如果我们能温和而坚定地检视自己的盲点,就能邀请那些亲近我们的人也向我们展露他们自己,同时允许他们进入我们内心深处。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作者【美】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夫妇,本书从内在小孩的角度,讲述从恐惧到爱的旅程。
本文转载自:洁懿读书汇,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有疑问,敬请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