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余热活动分享
自从第九届长沙教育行走群建立起来之后,我就把这个群置顶了,也一直关注着群里的消息。群里的分享活动我也有时听一下,可能是微信语音分享的方式缺少了一种参与的现场感,最主要的是我自己有时候喜欢胡乱忙一些自己的小事情,所以我参与活动的频率不高。但是,我每天都会浏览群里的消息。
从长沙回来后,回了一趟娘家,又去看了看孩子,我们就开学了。每天在必做的工作和事情之余,我断断续续地根据自己的笔记在整理这次去长沙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想,虽然时间也过去一段时间了,很多画面依然清晰地印记在心中。8月15号晚上当我完成了我的第十四篇教育行走漫记的时候,看着群里行走后的余热活动分享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我心中忽然有一种分享的冲动,于是就报名了第二天的活动分享。报了名,我带着一种得偿所愿的满足感就休息了。
第二天吴敏华老师联系我,对我的分享给予了鼓励和支持。8月16日的分享嘉宾还有河南的吉慧芳老师和苏州的周才萍老师,主持人是江西的袁晓勤老师,点评嘉宾是河南的滕卫老师。
晚饭后,我早早坐在电脑前做好准备。原本第一位报名的分享嘉宾是周才萍老师,主持人在开场致辞之后却邀请吉慧芳老师进行分享,可能吉慧芳老师提前不知道这个临时调换,她先表示了惊讶,然后欣然接受。她正在吃饭,所以请大家允许她把口中的饭咽下去再开始。我从吉老师的真诚和允许一切发生的态度中又学到了一个成长的密码。吉老师的年龄非常小,但是她一直活跃在我们的各种活动中,有担当,有勇气,有劲头,有活力,真是名副其实的“小辣椒”。
吉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育行走分论坛中主持活动的经历、感受和自己后期继续改进这个过程的体验。我看到了她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那份执着和笃定。虽然她非常年轻,但是我却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吉老师这样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有自己的目标,也有创新精神,她的成长和进步是可以想象的。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江苏的周才萍老师,她首先讲了自己学校名字的起源,木渎相传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巷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原来是这样一个有故事和渊源的地方,真是长了见识。
周老师分享了自己在长沙参加教育行走过程中的一些所见和所思,真佩服周老师的觉察和反思能力,她的这种能力也值得我好好学习。她说很多家长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不想爱孩子,而是生活让他们真的“顾不上”。我深有同感,也深深认同,曾经的自己就是那样的。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天天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更多地从自己开始,从理解开始,多接纳和包容身边的一切吧。有时候就是“顾不上”,这是没有办法的。就像文质老师说的那样,“还能怎么办呢?”
我是最后一个位享的,我分享了参加教育行走期间一些美好而感动我的瞬间,那些瞬间是一幅幅带着暖意的画面,每每想起都会让我感到温暖和滋润,所以在分享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我知道我经历的这些温暖瞬间很多伙伴们也都经历过,这也是我们教育行走的一个特色和一股超级的魅力。
分享结束后,滕卫老师认真地做了点评,很享受滕老师的说话节奏,也佩服他的学以致用的行动力。他将自己在最近爱写班文质老师讲课时对我们的提醒落实到点评发言中,利用关键词进行两三点的总结。听他点评时,我又想起和他在参加爱写班听课时他专注的眼神,虽然他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老师,但是却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书写者了。也是一位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参加一次活动有一次的收获,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后我回听自己的发言时感觉自己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是每次我用语言分享结束时手松开的太快,导致最后那句话总是有一两个字很轻甚至是被漏掉,这样听起来有种不够连续的感觉。下次我再用微信发送语音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另外我的语速还是过快了,文质老师提醒过我们讲话的时候要慢下来。我当时很有感触,可是一旦自己情绪激动的时候讲话的速度还是快,对于我来说放慢语速是有挑战的,但是我仍然要继续努力改进一下。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活动结束后我收到了重庆的王茂莲校长的信息,她对于我的分享根据具体内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反馈和充分的鼓励,让我有种又被长沙的现场火热感拥抱的感觉。茂莲校长的反馈给了我很多力量,我的心有点情不自禁地雀跃了。从这件事上我能感受到作为一位校长,她平时工作中的风格以及带给身边人的影响力。她的即使看见和肯定真的是我们这次分享后收到的一份彩蛋和大礼包啊!我想如果我工作在她的身边,我会是多么幸福的一位老师,有这样的引领者,我也会是多么愿意快速成长自己啊!真心感谢茂莲校长的赋能,再次被这个瞬间温暖到了。
行走开始了就不会停下来,不管人在哪里,心是一直在行走的,因为我的朋友在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