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参加了【樊登读书*小悟龟死磕微习惯】活动,每日一篇读书笔记,今天是第27篇,希望能用死磕的活动让自己养成这个习惯,好好爱自己!
上篇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分析”,我们接下来介绍批判性思维的第二步“结论”。
前提,几乎我们所有的思维都会用到归纳推理。这个过程以一系列事实、观察结果、经验、信仰和设想为前提。前提越有力度,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越高。
【前提】的5要素是如何工作的:
1、事实,事实是假设的组成部分,是绝对的真理。世界上并没有太多的事实。未来事件和预测并不能称为事实。事实不具有争议性,也不具有“很高的可能性”。它是百分百肯定的事情。
2、观察结果,它是我们不知道是否真实的结果、事件、信息或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某些事情听起来像是真的,或者信息来自可信赖的人,如果你不知道它是绝对真实的,那它还只能算是观察结果。观察结果需要讨论其背后的用意。理解这些情况将带来更精确的解决方案。
事实和观察结果的区分练习3、经验,这是自己经历过、做过或目睹过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参与并不意味你没有扭曲它真正的意义,但自己确实经历过它,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你拥有更多的说服力,你假设的力度越强。拥有经验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在批判性思维中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所以要当心它们。
4、信仰,我们都具有信仰这一核心价值观,它是构成前提的要素之一。我们把信仰应用到每天所得出的成百上千 结论中。理解信仰并不会去除一切情感,但能使我们认识到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结论的,这也为我们看待这些结论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
5、设想,我们每天都要做出成百上千的设想,所有这些设想都是基于事实、观察结果及经验的。其中有些设想是不充分的,因为它们是基于不充分的前提要素,可能仅仅是一个观察结果或者无法代表现状的单一的经验。在批判性思维中,我们会询问:“为什么我会做出这些设想?我如何知道它们是好的设想呢?我在做出这些设想时运用了哪些事实、观察结果及经验呢?”
以上讲述了可以构成结论的前提及其要素。前提越牢固,结论就越具有可行性,你对结论的信心也就越强。相反,前提越不充分,结论的可行性就会很小,那么你对结论的信心也就会变得很弱。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么,请以前提要素作为开端并且做出设想,那么结论就随之而来了。如果你已经得出了一些结论,问下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以“我做出了哪些设想”和“为什么我会做出这些设想”这两个问题作为开端。
可信度,你所面对的事实和观察结果可信吗?如果难以确信,对观察结果和事实进行验证能够提高其可信度,反过来,也会加固你的前提并且加强对某个结论的信心。
一致性,寻找前提里的一致性。是否所有观察结果都是一致的?观察结果和事实是否与你的经验相符合?你所做出的设想是否与各个前提要素一致?
三角思维,你无法预知未来但却通常能够针对将要发生什么提高可信度的预测。为了获得对某个答案的信心,三角思维运用了多种角度或者间接的方法。如果所有的角度都具有类似的结果,那么该结果的可信度就比较高。如果有不同的结果,就会出现警报:关于该问题有些地方被误解了,去查明是什么地方。
变革,这通常意味着较少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前提不充分。它降低了你对要做什么的信心。你无法预测。你必须运用全新的观察结果和经过验证的设想来加固前提,从而增强对结论的信心并为变革提供支持。
影响与说服,目的在于让他人改变其结论。削弱他人过去经常用来达成其最初结论的前提,并对支撑另外一个结论的前提进行加强,从而使他人对最初的结论拥有较少的信心而对新的结论产生较多的信心,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成功地让他人改变自己的结论。如果你的前提被削弱了,你就会成为那个被说服的人,对于这种可能性要采取开放的态度进行对待。
有3种批判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生成优于普通结论的重要结果:
一、创造性思维
要想跳出常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你必须承认常规的思维模式会受到前提的束缚。因此,你需要推开常规思维模式的界限及前提要素来进行创造性思维。运用“那会怎样”和“还有什么”来推开那些界限从而发现新的想法。
死磕30天每日一篇读书笔记——《解决问题的非常规思考法》中篇二、假设性思维
你的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它意味着你的演绎推理和前提都非常牢固,你拥有高度可信的结论。演绎推理大部分时间都是起作用的,但是存在老狗思维的风险,即当你的演绎推理太强时,你会丧失推测或者获得其他想法的能力。通过确定在哪些地方可能存在成老狗的风险,以及和缺乏经验的人协作来进行对抗。
三、非真实性思维
询问解决不可能完成的问题的方法来发现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