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长长的信息,我特别想做一个回应。因为李老师的话特别触动我。
一,用心负责,要求有度
整体读完,感受到李老师说这段话的平和理性,亦师亦母。李老师每天早上上课前,就把所有的作业判完。通过判作业发现孩子们的问题,便于孩子们及时的订正,有目的的巩固。更方便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我看到李老师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很负责任。
李老师对家长的要求非常有度。只要求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写的是不是整齐,前一天的作业是不是完成?老师有没有判过?至于对错不用家长来检查,让孩子自查。这一点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也是李老师的自信,以及对家长的了解。数学有时候真的教不了,即使能算对答案,有时候未必能讲得清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想起上网课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听过一节李老师的课。李老师讲题,不仅仅教会学生会做题,还在渗透数学的思维方法。当时听完就感觉很特别。因为题是做不完的,通过做题来提炼一些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背后训练的还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感觉讲的又简单又深入。
二,允许犯错,但有边界。
说到孩子们学习情况时。我看到李老师是有边界的允许。对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李老师看孩子写作业潦草,第一次会提醒,第二次会警告,第三次会撕掉让他重写。这既允许他犯错误,又给了他改正的空间,给了孩子们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空间。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有时候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一次应该做对。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孩子才10来岁,各方面都正在生长,思虑不那么周全,也很正常。过度苛刻,让孩子不敢犯错误,不敢犯错误的孩子少了很多失败的体验,调整的探索,做事情会畏手畏脚,缺少了很多生命中独特的体验,影响他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三,重视学习之路,就是重视成长。
学习虽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每个人成长的必走之路。看到李老师这句话,特别有共鸣。我们都是普通人,都要走常规的上学之路。从进入一年级,孩子们每一天的早去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孩子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在这一天一天的学习玩耍中,慢慢学着与同学相处,学着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学着在规矩里做事情。孩子的习惯一点一点养成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成长了。
而在学校的学习中,孩子学会了与同学相处,学会了一些规矩,学会了礼貌,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管未来他能不能成功,但一定会成长。因此,多关注孩子在学校这一段必走之路,让他学的自信,做事有劲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四,积累成功体验
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励孩子奋发前行。孩子现在还小,这是养成各方面习惯的年龄。允许他犯错误,但更要给予正确的示范。让他在不断超越自己的时候,有一种我能行的感觉。在自己不断努力的时候,感觉到今天比昨天好。这件事比上一件事做的巧妙。这次思考问题比上次多了一个维度,这对孩子来说都是进步。不断增强自我认同,孩子成长的越来越欣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的这种美好的体验越多,孩子越自信勇敢。
而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看见,更多的正向肯定。在他有困惑的地方,能施以援手,和他一起去面对。让孩子感受到,努力而提高突破的快乐,耕耘后收获的满足,这种幸福更长久。面对孩子的卡点,放下评判,和孩子一起去探究原因。把卡点变成生长点。用家长做事的方法,态度、行动,潜移默化的引领孩子。而不是用情绪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带着好奇去学习,带着好奇探索自己的人生。最终让它长成戈壁滩的骆驼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适应,并且以自己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给周围带来希望。
整段话读下来,看到李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希望每个孩子扎实基础,不断进步,从小养成用心学习的好习惯,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老师共同配合,助力孩子不断向前。字里行间看出李老师对家长的殷切期待。担心孩子们用计算机做题,计算能力没有训练起来。未来的学习之路怎么走?担心孩子在家用学习软件,荒废了学业。整篇文字就是李老师的肺腑之言,希望每个孩子都好,希望每个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
李老师罕见的在群里发了这么大一段文字,能看出他内心的急切,以及对家长的期望。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的努力下,家长的助推下,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她所希望的,也是所有的家长所期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