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摘星,
即使徒劳无功,
亦不致一手污泥。
前两天跟闺蜜闲聊,她提到自己公司最近外包了一个平面设计的海报项目给一个设计师,结果那人交给她的是一个仿佛90年代大街上经常发的那种抵制重男轻女的“宣传单”。
一张不仅土气而且像素不高的背景,中规中矩的微软字体,排列的像小学生作文一样井然有序,粗糙的画风透露着满满的拙劣感。
她感觉自己的肺要气炸了,想发火却还是耐着性子跟设计师一个一个的解释着自己的需求,希望他能有所改正,结果设计师嘴里说着好好好,做出来的海报还是糊弄了事,low到不行。
闺蜜压抑着怒火跟他再次沟通,结果他还不乐意了,说了一句:
这么点儿钱,你出去打听打听谁能给做,我给你做出来不错了?
我闺蜜火气噌的一下就上来了,她二话不如的自己跑到网上找了海报模版和素材,对设计一窍不通的她,看教程搜帖子问度娘,硬生生花了两天的时间,做出了三张吊打那个设计师的海报,然后给他发了过去,说这是她做的,让他指教一下。
结果那个设计师撂下了一句话:自己能做还找设计师,闲的吧?然后就给我闺蜜拉黑了。
闺蜜事后跟我吐槽:我不过是希望他能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点。
不是人家给多少钱,你做事就用几分心力,而是你做的有好,人家才知道你值多少!
要是他做好了,我至于自己跑去研究嘛,那才是闲的!
在职场中,像这个设计师一样对工作得过且过的人少吗?
一点也不,相反还很多。
明明不用搞得太复杂就能过关,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开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事,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不能被公司“占便宜”!
只做自己的工作,别人的事绝不插手,万一功劳全被他揽过去,不是白做了?
这是很多职场人心中奉行的准则:不挑战,不吃亏,不多事。
在他们心中,没有公司和“他们”是一个共同的利益体的观念,而只有自己作为一个利益体的概念。
公司不赚钱无所谓,只要不克扣他们的钱就好;
公司要成立一个新部门,谁愿意谁去,他们才不去趟这浑水;
大家一起加班赶一个项目,他们绝不会是做的最快的和最多的,因为满脑子想的都是加班时长能换来多少加班费!
这样的职场老油条习惯在公司“养老式”工作,却不会被赶出“敬老院”。
因为他们很稳,谨记着职场准则,规避那些职场忌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让人挑不出毛病。
唯一会让他们有危机感的存在,就是我闺蜜那样的人!
上司让做的事情永远超额完成,说要一个提案,她准备两个让上司选择;
上司说要跟一个新领域的公司合作,她就彻夜不眠的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情况;
上司说要接待外国客户,同事们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她操着一口中国式英语顶上去了。
结果你是不是以为她成功hold住了这些场面并且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呢?
事实上并没有,这世界上不是所有努力积极的人,他们的人生都是开了挂的。
她的两个方案都被上司毙掉了;
她了解的领域知识不过九牛一毛,人家的话她听起来还是云里雾里;
她的英文实在不过关,勉强两句加上手舞足蹈,最后还是上司救的场。
同事们在背后经常嘲笑她是:没能力还爱出风头的努力婊!
职场上,没有人会为你个人的成功喝彩,却会有一群人为你的失败暗自偷笑,幸灾乐祸仿佛是职场本能。
电视剧中的贵人相助大部分都只存在于电视剧情节中,现实并不多见,而所谓的主角光环,更是无稽之谈,没有什么上司会喜欢总是搞砸事情的“笨笨的女孩”,还觉得这种蠢笨是一种可爱,不开除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
我闺蜜犯了“不多事”的职场准则,多做了很多事,而结果已经很显然的告诉她,这是没用的。
有时候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也需要很多天时地利的条件,就像外国客户对她而言的确是一个出头的机会,可是英语不好让她错过了机会,反而弄巧成拙,也因此在同事面前丢尽脸面。
按理说她应该就此打住,该跟大家好好学学,遵守那所谓的“职场准则”了吧?可是她并没有,而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做更多的事,也出更多的丑。
同事们也由嘲笑变成了讽刺:她努力的样子,好像一条狗啊!
同事不小心把发小群里的话发到了大群里,虽然秒撤回,她还是知道这是在说她。
但她没有理会这些,还是一如既往的多说多做,虽然每次还是会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少。
上司从枪毙她两个提案到选择她一个提案,然后变成在她的两个提案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个好;
她跟那个合作新领域公司的负责人从鸡同鸭讲到畅谈无阻,最后甚至为公司利益讨价还价,让对方做出让步;
她的英语进步不大,却在接待上做足了功夫,为上司提供各种规划,谈完正事之后带外国客户吃当地特色,介绍风土人情并选择了有游泳池的酒店,因为她留意到外国客户的背包里有游泳镜,最后客户满意而归。
我闺蜜并没有因为这些事升职加薪,只不过上司越来越愿意给她一些发挥空间,她总是有远远超出其他同事工作量的事情要做。
像这次的外包设计项目,本来就是其他同事负责的,上司却让她接手,她被设计气出了一肚子火的同时,却也掌握了一个新技能,尽管粗浅,但这让她有强烈的成就感。
多做一点事不会让她一步登天可以跟专业设计师相提并论,但是她对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负责,让她成为了这场闹剧中最大的赢家。
《北京女子图鉴》里,陈可给她的助手小新写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
来到这个世上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什么,拒绝长大,逃避责任,是你自己在放弃自己。
你可以在我走近的一刹那关掉聊天工具,也可以在我要求你加班的时候编造出五花八门的理由,去和小姐妹聚餐 KTV包夜,你甚至可以到处吐槽我的工作bug,这些都可以。
但是,所有你糊弄的,你不重视的,你负能量处理的,不论多微小,都将作用在你的未来。
负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而我们很多人往往终其一身都在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
不止是对父母负责,对爱人负责,对孩子负责,同时也需要对你的工作负责。不管这个公司如何,你的同事如何,你的上司如何,那都不是影响你的因素,最重要的选择,永远都绑定在你自己身上。
只有你自己,可以决定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李奥.贝纳曾经说过一句被奉为经典的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
很多人不只是摘星,甚至连仰望星星的勇气都丧失了。
有些事,连尝试的勇气的都没有,怎么敢说必定徒劳无功呢?
有些努力,未曾经历过徒劳无功,又怎么能说它没有意义呢?
努力的样子,不会像一条狗,只有烂在地里糊在墙上无所作为的人,才像是一条快要寿终正寝的狗才对!
七夕鉴男手册,总有一款是你男友!
捡起这个二维码
救救孩子
关注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