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效用「utility」
经济学概念「效用」的英文名称是「utility」,应该是「使用」(utilize)一词的变体。所以,效用这词的本意就是「有用性」。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对「效用」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多变革。从最初的是客观价值到了后来的主观价值,逐步形成了效用就是欲望的满足程度的概念。
但是欲望、需求这几个概念常常会混淆,经济学和营销学对此的定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区分这几个概念比较有帮助。
经济学中的定义:在一定的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营销学中有好几个定义,和我们日常讨论的需求有个
需要(need):是人对空气、食物、水、穿着和居住的基本需求。
欲望(want):是在指向可以满足需要(need)的特定目标时,成为欲望
需求(demand):是可以被购买能力满足的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俞军在书中对效用举了很多的例子,开始阅读时不是很理解,例如时间与金钱是效用,感觉逻辑上不通。但这里的效用本质上说的是欲望,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了。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钱,有大把的时间,希望自己有很好的情绪体验,例如被尊重、有安全感,归属感等等。这里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基本可以囊括,基础的生理需要(basic needs),心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与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fullillment needs)。

二、产品效用与欲望的不对称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根据经验学习,人会在对自己欲望进行约束,一定程度上降低预期,但通过交易带来满足的程度却是有限的。那么根据产品满足的程度可以将产品划分为四种:底线要求,够用就好,越多越好,惊喜
底线要求: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满足,用户根本不会来,例如打车的安全感,打车的需求是从A点到B点,理论上满足人移动需求即可,但人在满足移动需求的时候,会考虑更基本的安全需求-是否能活着从A到B,于是就形成了对司机没有犯罪记录的基本需求。
从产品角度来说,每一次badcase都是一次低于底线之下的需求,当产品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该追求的是最小限度的减少badcase。
够用就好:有些需求,用户的感知是有限的,因此优化的边际效用递减。只需要基本满足就行,例如手机的分辨率,2000万像素的手机与4000万像素的手机,肉眼已经无从分别,所以只需要基本满足就行。或者手机充电速度,当充电时间从2个小时下降到30分钟时,用户感知非常明显,但当从30分钟下降到15分钟时,效用递减严重,若从15分钟下降到10分钟,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感知非常弱。
越多越好:有一些需求对用户的满足时多多益善的,这代表用户会为了更多的效用支付更多的代价。例如手机的特性,充电快,手机轻,颜值高,性能好这些多样化的特性,有的用户愿意为之买单。
惊喜:惊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梗,但惊喜的概念是指超出用户预期之外,例如男朋友突然送的鲜花,朋友突然办的生日宴会,饭店突然送的免费食品。

对产品而言,重要的是满足用户的底线需求,然后把够用就好的需求打磨到边际成本之下,追求大量的越多越好的需求,适量给用户提供惊喜。因此产品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效用组合的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