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篇文章
01
嘴馋买了个冰淇淋,崽看到了也要吃,小朋友的肠胃娇弱,只准她吃了两口,剩下的一些放进了冰箱。
原本还挺欣慰,不让多吃就乖乖不吃的崽长大了,谁知晚饭前这小妞就开始了在线作妖~
她先是自己开冰箱找冰淇淋,没找到,于是要我给她拿,我告诉她马上要吃晚饭了,吃完饭再给。什么?现在不给?那怎么能成!信不信我哭给你看!
小小的人儿哭声穿透力十足,惹得隔壁的狗都叫了起来…
于是我又耐心地给她讲,甜食有着很强的饱腹感,如果饭前吃冰淇淋吃个饼干或吃点儿糖,都会影响这顿的饭量。像你这种本来就很瘦饭量很小的小朋友,饭前不可以吃这些东西。
可她像没听见似的,张着大嘴继续释放着能量,看我还是不给她拿,就转头缠着爸爸和奶奶帮她找。
我在一旁叹了口气,铁定是拦不住了。
哪成想,他们忙活了半天最终也没找到!一时间暗自窃喜,还好还好。
小小的人儿见状不得已接受了现实,乖乖吃晚饭去了。
饭后没多久,她就又窜到我跟前笑眯眯地过来讨要冰淇淋,看来还惦记着呢!好嘛,既然答应吃完饭给就不能食言,说着便装模作样的给她“变”了出来!
经此之后,她的规则意识较之前好了很多,因为她知道,哭闹试探和拉锯最后并没有达到目的,而好好的完成约定反而最终皆大欢喜。于是,母慈女孝,岁月静好。
02
崽是个很有个性和想法的小孩儿,在平时我也是很鼓励她勇敢表达自己需求的,比如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想去什么地方玩儿,只要不是有损身心健康的,在这个范围里的事情完全可以让她自己做选择。
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里,尊重孩子,给他最大的自由,并不代表可以容许他没节制、没规矩。
虽然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大多数时候,小孩子所作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但即便不算是不良行为,作出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同样需要做家长的去正确引导,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这些行为呢?
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因哭闹来满足他的要求
无节制的看动画片、吃零食,不答应就哭闹,这些情景很常见。
要知道,痛了、委屈了、不随心意了,孩子自然会哭,哭是情绪的正常宣泄和表达,并不应该成为坏习惯养成的借口和要挟取闹的手段。
而我们心软见不得孩子哭后,通常会妥协。于是他就会得到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
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无底线的溺爱,惯着他的坏习惯,那么,惯出坏习惯之后,又该怪谁呢?
这样真的不好。
其实孩子哭有时是无措,有时是故意,是一种表达,也是他的武器。如果他边哭眼睛边盯着你,看你反映的时候就要思考——他开始使诡计了,小心啊!小小的人儿在寻思着跟你斗智斗勇呢!
所以,我们要搞懂他的意图,用张弛有度的爱和适当温良的方法,来教会孩子各种健康、快乐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不负责任的一味顺着他的意思。
2,与他达成约定,并遵守
如果第一点做到了,那么可以说已经成功一半了,我们除了要在他哭时给到适度的安抚,还要告诉他,不让做并不是否定他,而是要在规则的范围内去做。
比如饭前想吃零食,我会跟她约定,只要好好吃完饭就会给,如果听进去了我会立刻表扬她的行为,当吃完饭来问我要的时候,不仅会按照约定爽快的给她,还会再次鼓励一番。
看电视也是一样,每次看之前约定好看的时间,比如看一集或两集,在看到一半的时候会给出提醒,给她一个心理预期的缓冲,然后按时结束。
如果到了时间还要看,则会坚定的告诉她:这是你和我约定好的,你需要遵守诺言。
最开始自然不会那么顺利,可是次数多了之后她就会明白和习惯这样。时间久了还会有意外发现,那就是在其它的大小事上她也会很快接受并适应规则。
其实不管是零食,还是其他,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他慢慢的学会自我控制。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以后所面临的诱惑会很多,我们没有办法永远替他抵挡风险,他终究要学会如何自控,而规则感的培养会使他的人生不会轻易被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3,全家统一的教育理念
还拿饭前吃冰淇淋这件事来说,原本我是真的以为她爸和她奶没能找到,后来她爸淡定的回了句:“你当我真没找到啊!”神马?!小狼籽你演技这么好!连我都信以为真了!
但也由此可见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是一致的,只是哄孩子的方法不同罢了。
全家统一的教育理念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明确而一致的观念,更加有益于孩子的认知和成长,不会让他有割裂的感觉。
如果家人的态度不统一,孩子就明显的会看人下菜。比如在我面前表现就好些,在爷爷和奶奶面前就会有些任性,当我们都在场的时候,她会仗着有人帮她,放飞自我。
但其实每个家人对她都是真爱,只是大家都习惯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她。
可是,爱孩子养孩子都是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啊!不能一味的只按照自己觉得对的来。
这就需要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了,如果是长辈,小事上就多尊重他们的意见,相互之间的矛盾尽量调和,但原则性的问题必须要统一,不能让孩子从小学会钻空子,从而形成“双面人格”。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常渗透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配合着一些事例来说明。相信乐于接受新事物且通情达理的长辈是会接受的,因为大家的目的一致,都是想要教育好孩子。
如果实在很难沟通,以至于每天频频处在相悖的教育观和育儿观里,把日子弄得鸡飞狗跳的话,那就不要把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交给长辈了。一则是他们辛劳了一辈子,晚年理应乐享清福;再则,有着不同时代的思想“代沟”,的确难于教育好孩子。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带吧!
03
教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相信每位家长都是从试错和修正中走过来的。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各异,但只要给到孩子规则范围内的自由,有规矩和保持自我,是可以不冲突的。
自知这不是一件易事,且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于没有育儿方法,而是缺乏坚持的决心。可是,事在人为,不试着坚持下去又怎么会知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