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一般会训练我们阅读是默读,这是对的。不过待我们成年开始写作时,适当地读出声音,对审美提升很有好处。
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感性部分,语义是理性部分,不可或缺。没有声音的语言是不可能的,默读也是在心里发出声音。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字词,都会在头脑里发出声音,只是自己没感觉到而已。
文学写作严重依赖感性(非理性),对这一块细胞的挖掘就非常重要。事实上,人的非理性常处于被压抑状态,非理性是沉睡的,读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朋友应该懂的。
因此,轻声诵读文学名著就有必要。
姿势
用一个月试一试
轻声诵读,不扰民。
不需要动用感情,应用干巴巴的语调不费力气地去读,让语言的情感如同死面团那样,向你敞开它蕴含的情感,就是面粉的本真滋味。
很多人会在网络平台朗读文章,这个方式对于写作者是没有帮助的,那是经过润色的朗读,遮蔽了语言自身的感性因素。
说明
我以前也不发声,觉得发声很low,因此还笑话人家诵读。
诵读同样要快速认真,而不是慢速。
诗歌恰恰不用发声,它本身音韵节奏够强烈了。
声音是带着情感的,不发声情感就体会不到,训练多了不发声没问题。
演播式的诵读,听众是舒服了,自己没有收获,听众听到的是经过播音员修饰的,不是作品本来。
道理很简单,再差的文章,赵忠祥读了都不错。
名模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以至于衣服好不好,我们就分不清了。 也因此,某宝买家秀成为一个槽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