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声音来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09:39 被阅读12次

  

语文老师一般会训练我们阅读是默读,这是对的。不过待我们成年开始写作时,适当地读出声音,对审美提升很有好处。

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感性部分,语义是理性部分,不可或缺。没有声音的语言是不可能的,默读也是在心里发出声音。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字词,都会在头脑里发出声音,只是自己没感觉到而已。

文学写作严重依赖感性(非理性),对这一块细胞的挖掘就非常重要。事实上,人的非理性常处于被压抑状态,非理性是沉睡的,读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朋友应该懂的。

因此,轻声诵读文学名著就有必要。

姿势

用一个月试一试

轻声诵读,不扰民。

不需要动用感情,应用干巴巴的语调不费力气地去读,让语言的情感如同死面团那样,向你敞开它蕴含的情感,就是面粉的本真滋味。

很多人会在网络平台朗读文章,这个方式对于写作者是没有帮助的,那是经过润色的朗读,遮蔽了语言自身的感性因素。

说明

我以前也不发声,觉得发声很low,因此还笑话人家诵读。

诵读同样要快速认真,而不是慢速。

诗歌恰恰不用发声,它本身音韵节奏够强烈了。

声音是带着情感的,不发声情感就体会不到,训练多了不发声没问题。

演播式的诵读,听众是舒服了,自己没有收获,听众听到的是经过播音员修饰的,不是作品本来。

道理很简单,再差的文章,赵忠祥读了都不错。

名模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以至于衣服好不好,我们就分不清了。 也因此,某宝买家秀成为一个槽点。

相关文章

  • 读出声音来

    语文老师一般会训练我们阅读是默读,这是对的。不过待我们成年开始写作时,适当地读出声音,对审美提升很有好处。 语言的...

  • 霍韬晦:为什么要让孩子大声诵读经典

    书要读,以中国文字写成的经典更要读。“读”不是“看”;“读”要读出声音来,读出韵味来,读出意义来,读出精神来。这是...

  • 霍韬晦:为什么要让孩子大声诵读经典

    书要读,以中国文字写成的经典更要读。“读”不是“看”;“读”要读出声音来,读出韵味来,读出意义来,读出精神来。这是...

  • 父女对话

    读出声音来 会打扰到你 不会 会打扰到你的思想

  • 读书读出声音

    二次阅读时,从意象的角度品味一下,感受作家的意象流动,对自己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可以读出声音,小声即可,经常这样练...

  • 读书与分享

    读书,把书读的精彩,让听书的人有精神。 读书,练习口才。 读书,读出声音。 读书,读出兴趣。 读书,读出重点。 每...

  • 读出声来

    这两天读西语课文找到感觉了,特别是晚上睡觉前读熟了,第二天再读的时候特别的溜,发音也没有那么别扭了。

  • 读出爱来!

    母亲病了!年过七十的母亲应该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但那真是圣人所为,不可强求。大多凡夫俗子老了,还真可...

  • 读出美来!

    也许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暗地里喜爱读读书,“恶补”一下自尊心、虚荣心,顺便也想和自己较较劲。但随着年龄的...

  • 立夏交响曲

    “声音小!”“感叹号也没有读出来,没读出……”“没读出感叹的语气,是吧?”我接过孩子的话。“给他98分!”小评委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出声音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fa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