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对于一对恩爱了26的年的夫妻来讲,更是没有隔夜仇。相濡以沫,成了另外一种代名词。
一顿精心准备的晚餐,最终是以凉了收场。郑华重新热了饭菜,怎么也少了平日里两个人的逗闷儿快乐。一阵忙活之后,杨晶晶也是饿了。吃饱了才有劲儿,这是她一向以来的原则。
老两口回来的时候,两个人正在吃饭。刘彩云本来想问一句:怎么才吃?话还没有出口,就被郑大山打岔过去了。
“哟!晶晶你的衣服洗了是吗?”刘彩云刚走进卫生间,看到了杨晶晶的衣服在水池里问。
“哎,妈,你别动哈我去擦一下地,地上有水你别摔倒了。”郑华突然间想起卫生间没收拾,地面上还有水,水池里还扔着杨晶晶的工作服。
“我擦,我擦,你去吃饭。”郑大山从门口的一角拿起墩布去擦地了。
“我把工作服的事儿忘了。”杨晶晶有些歉意的说。
“忘就忘吧,一会儿让妈给你处理吧!”郑华示意杨晶晶安心吃饭。
“外面冷不冷妈?”郑华看到老妈从卫生间出来问。
“冷,可冷了。要不我和你爸还能遛一会儿,实在是太冷了。”刘彩云解释着回来快的原因。
“那我也不出去转了,这一天咋这么累?”郑华说完打了个大的哈欠。
“你今天早上回来睡了吗?”杨晶晶还是忍不住问。
“上午没睡,中午睡了一会儿。接我班儿的老王给我打电话问线路上的事儿。”
“那就是又没睡好呗。”
“睡好的时候有几回呀?”郑华反问。
“什么时候熬到头?”晶晶问。
“退休!”
“唉,还有好几年呢!”
杨晶晶真心心疼丈夫。这样的对话,隔三差五就会有一回。但在现实面前,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身体越来越疲惫,工作的强度却越来越大。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郑华现在出车是执行出一次勤,休息36个小时制度。这和以前休息48个小时相比,劳动强度已经增加了很多。但是,制度就是制度。一直在强度上只增不减,想干就是这个活儿,不干也没有更好的岗。再说了,高薪高强度,似乎也说得过去。
“那你又是明天下午上班,会不会又保休啊?”杨晶晶最不愿意郑华出现这样的班次。
“ 估计跑不掉强保,现在运力太紧,段里到处都缺人。”
郑华不开心的表情都在脸上。怎么算时间,都是下午他的正常班难保证有车开,何况又必须是十八点之前的车?不用参加保休的机车司机走的是白班和前夜路。但如果是后半夜开车,那就必须强制保休,这也是保证乘务员休息的一种强制手段。否则在家里,一旦有什么事儿耽搁,也就顾不上休息,这样容易在行车过程当中出现意外。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明天周三了?上午我还得去学习录像呢!”郑华的小心情又沉了下去。
现在的学习,已经被强制化。有专门的教员,讲行车安全,也讲规章制度,还有那看不完的案例,那些血淋淋的教训,引起人们反省,更为了要引起全体机车乘务员的重视。
郑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内心往外排斥段里的学习。如果是专业的学习也就罢了。没完没了的规章制度,对乘务员的限制,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老爷们儿,变得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标准化作业,有了红线,就不能触碰。否则就是下岗的下场。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乘务员的身上都发生过。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但人走路还会摔跟头呢,何况那么大的一个现代化的铁家伙呢!
困顿,是机车乘务员都过不去的坎。超劳的工作状态,就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拿昨天的运行时间来讲,本来是前半夜的车,结果天亮了才回家。超过个三五个小时下班属于正常现象。这还不算在路上的时间。
段里什么都算计,劳时从接车开始计算,但实际上在接车前的两个小时,人就必须到段里打卡报到了。规章制度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对实实在在工作的机车乘务员来讲,就缺少了人性化的一些温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你处在哪个岗位上的时候,想的就是哪个岗位上的事情。在企业里,换位思考少了一些动力呢?
轨道年华1-7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