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为每个人提供了避风的港湾,友谊让人们获得支持与倾听,爱情则帮助人们寻找到人生的伴侣。数字时代之下,爱情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1、选择多了 满意度却下降了
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相识的机会。不管是微信还是QQ,都能搜索到附近的用户和社群。而诸如探探这样的交友软件,更是用左滑或右滑就能直接进行配对了。然而选择变多了之后,很多人却变得迷茫了:“我做的选择真的是最优解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指出,人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人——追求“最优化”与追求“满意化”的人。前者是完美主义者,总想确保自己的每次选择都有最好的结果;后者是现实主义者,能够开心地接受眼前的方案并将其作用最大化。一般来说,追求满意化的人会更加幸福,因为他们的人生任务相对简单且直接。
然而,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让更多的人变成了追求最优化者。婚恋市场也不例外,当你每次轻轻划屏,眼前就都会出现更多可以追求的对象时,你要如何确定哪个才是你的真命天子/天女?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上来。
2、有了主动权 却更易受伤害
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恋人(准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在当面交谈还是主流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即时对对方的言行做出反应。然而在数字时代,“空白策略”却逐渐开始兴起。
想想看吧。你发出了一条自己精心准备、编辑过的信息,对方却迟迟没有反应。更要命的是,有些社群类app还能显示对方已读。这时候的你,就像是被抛弃了的孩子一样,不解、无助甚至愤怒,但却无能为力。
这就是线上社交时代的特征。每个人都掌握了随时退出并中断联系的主动权,但每个人也因此随时可能由于其他人行使这种主动权而品尝到被拒绝、被无视的滋味。
3、近在身边 却又远在天涯
越来越少的交谈,越来越多的低头(看手机)已经成为当今恋爱关系中的常态。人们不断在社交媒体上编织出理想的自我,让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见光死”恋爱。人们可以通过五花八门的社交媒体了解到另一半的海量信息,但却不一定真正对TA有多少深入地了解。人们可以身体与恋人在同一房间里,却让内心飞驰到数千数万里之外了。
————
总而言之,数字时代让我们在交友择偶时有更多选择,但也让我们更难挑到满意对象;数字时代让我们能掌握交友主动权,但却更多地被他人的主动权所伤害;数字时代让我们可以联系千里之外的恋人,但却会忽视近在身边的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