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东风」能借箭,「北风」晒腊味。
广东有句俗语“秋风起吃腊味”,在来自北方的干燥之风,短暂制衡湿黏的南方海洋之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抓紧晒腊肉、鱼干、腊鸭……等等腊味。
因为,这股风可能一不留神就退回去,那可就晒不干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21134/ed60e1f6786820b4.jpg)
从小到大,我都很期待这段日子的到来。看着老妈兴高采烈地一边腌制着,一边炫着她挑选的肉和鱼性价比有多高。
闻着老妈牌酱汁的味道,看着晾在阳光下的腊味,甚至是滴落下来的汁液,都比节气更让我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毕竟,这里是有过冬至气温比夏至高、春节穿短袖等等季节“不分明”的地方。
刚工作的时候,调到一处比较偏的乡村网点。帮我们买菜的猪肉档老板娘,每到这时候,总会隔三差五送自晒的腊肉给我们加餐。
我们其中一位男同事,却对晒鱼干甚是有兴趣。
网点就我们四个人,但这座“村式别野”却是一个三层建筑。前辈们说,以前他们要在这里值班过夜,二楼的房间就是宿舍。
那位喜欢晒鱼干的男同事,在附近的经营鱼汤的村民处,买了好多条罗非鱼。处理好了,就放置在他自制的“晒鱼网”里,拿到三楼阳台去晾晒。
我不解他为何要用网,毕竟,我只见过一条条挂起来晒的。
“刚开始我也这么挂着,没成想有一年被一群鸟给先尝了!”
原来过路的鸟,也好这一口啊!我还以为它们只吃素的,以前我家种的葡萄,都是小鸟们的派对胜地。
如今,我家晾晒的腊味,虽说没有引起过路鸟儿们的光顾,却也天天处于“危险”之中。
这份危险来自于我家的猫,从生肉开始就觊觎着的馋猫。
自从有了猫咪,老妈这两年最发愁的就是晾晒的位置。既要有阳光,又得能被北风吹到,还得是猫咪无法企及的位置。
因为,在你不注意的时候,鱼就没了一大截,甚至连着钩子不翼而飞。
实话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腊肉腊鱼都是这么晾晒出来的。直到第一次去湖南旅游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腊肉还有烟熏的做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去才能拓展见识。
当时在当地人的传统房子里,看到灶台上方悬挂着的那一头被熏到干黑的猪兄,我永远忘不了那种“世界真奇妙”的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吃了当地风味的腊肉腊鱼,再一次颠覆了它们在我认知中的味道。
既陌生又美味,口感有点熟悉却又彻底新鲜的初见的味道。
只是,可能因为腊肉这类味道,跟家乡情怀的联系比较深,总会更偏向从小就习惯了的那一口。
离家在外,这是家乡的味道;而在家里,就是惟自家独有的味道。比如,于我而言,就是妈妈的味道!
说来也怪,市场能买到的、同事朋友家的、美味出名的餐厅出品的腊味,我都觉得好吃,但就是少了点爱的味道。
即便,这么多年,老妈也升级了很多版配方,可我还是觉得老妈晒的腊味,最能挑动我的味蕾。
或许,也不止我一人如此,自家出品不一定是上品,但一定是自己心中的佳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