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转文:李白挺永王李璘之诗险些送命

转文:李白挺永王李璘之诗险些送命

作者: 高德华 | 来源:发表于2023-02-17 13:44 被阅读0次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奔蜀地,任命皇子永王李璘担任江南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带领数万大军坐镇江陵,大力招揽人才,扩充实力,为唐朝建立江淮防线,阻击安史叛军向江南蔓延。李白闻讯后立即前往投奔。永王李璘也久闻他的大名,当即“辟为府僚佐”,让他成为自己的幕僚。

        李白兴奋不已,盼了多少年,这次终于要真刀实枪大干一场了,他渴望着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大显身手,就此建立一番不朽功勋。他的兴奋之情在诗中溢于言表:“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俨然以当年东晋名将谢安自比,幻想自己能谈笑间指挥若定,让强敌灰飞烟灭。

        然而无情的事实让他始料未及。《资治通鉴》记载,永王李璘坐镇江淮,手握重兵,江淮历来是唐朝财赋重地,财货山积,李璘居然起了不臣之心,“以为今天下大乱,惟南方完富,璘握四道兵,封疆数千里,宜据金陵,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事”,野心勃勃想建立江南小朝廷,割据称帝。可笑的是李白身为永王李璘幕僚,对此却浑然不觉。

          至德元年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未经朝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动水师大举东下,想攻占江南重镇广陵,正式拉开他的叛乱帷幕。李白依然蒙在鼓里,还认为永王李璘这是要出兵与安史叛军交战,“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他兴奋不已,行军途中泼墨挥毫,一口气写了《永王东巡歌》组诗十一首,对永王李璘极尽歌颂赞美之能事。其中有一首诗,给自己惹来大祸,毁了一生前途。

        这首诗如下:“祖龙巡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这首诗一连用了三个典故,秦始皇营建海中桥、汉武帝枞阳射蛟龙、唐太宗李世民渡辽河征辽东。“祖龙”是指秦始皇,“文皇帝”是李世民的谥号。这首诗堪称李白一生写过的最为愚蠢的一首诗。仅仅为了讨好一个皇子,惹翻了两个皇帝,断送自己前程。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当时的唐朝,上有太上皇唐玄宗,下有唐肃宗李亨,永王李璘只是个普通皇子,既不是太子也没有皇位继承权。把一个没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子,比作前代帝王,在古代任何朝代都是大忌。退一万步说假设李璘是太子,在唐玄宗、唐肃宗都在世的前提下,这样比喻也是极不得体的。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李白甚至还说“我王楼舰轻秦汉”,说永王李璘胜过秦始皇汉武帝,“却似文皇欲渡辽”,把李璘比作唐朝皇帝的列祖列宗李世民,更是让唐玄宗、唐肃宗情何以堪,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首反诗。

        永王李璘志大才疏,加之在安史之乱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挑起内战不得人心,结果众叛亲离,很快失败。李白明明自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永王李璘根本没把他当心腹看待,但他的这首诗流传一时,成了追随李璘叛逆的如山铁证,让他百口莫辩。

        《新唐书》记载,李白被朝廷列为从逆重犯,“当诛”,定成死罪。大将郭子仪深知李白只是个不谙世情的书生,绝非有心叛逆之人,出手搭救,“子仪请解官以赎”,请求以自己官职为李白赎罪,唐肃宗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把李白流放夜郎。当年诗人王昌龄被流放夜郎,李白写诗送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传诵一时,结果如今他也落到这步田地。

        李白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被唐朝皇帝抛弃,一生前途就此断送。从夜郎遇赦回来后,又遭到陷害在寻阳入狱。出狱后辗转各地寄人篱下,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哀叹中了此残生。由此可见,李白的悲剧,并不能简单说是唐朝人才体系问题所致,他自身严重缺乏从政的头脑与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李白的那首招灾惹祸的诗,一度引起后人浓厚兴趣,历代很多学者感到困惑,李白好歹也周游于帝王将相之间多年,从政头脑和水平为何如此低下?怎么也不该蠢到这种地步,写出这种触犯大忌的诗文。

        宋代学者杨齐贤就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伪赝之作”。元朝学者萧士赟也认为,这首诗“用事非伦”,引用典故和比喻都不伦不类,认为很可能不是李白写的。但怀疑归怀疑,他们也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目前只能以《全唐诗》等权威记载为准,这首诗仍被确定在李白名下。

        其实李白写出这样的诗也不奇怪,他是个纯粹的性情中人,兴之所至,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考虑那些波谲云诡、勾心斗角的朝局内幕,也在情理之中。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流畅奔放,也符合李白的一贯诗风。

        李白是永王李璘手下的小角色,事后却遭重惩,险些被杀头,这些都从侧面证实,这首诗是李白所做无疑。虽然李白一生饱经坎坷,屡屡慨叹“天下无人知我心”,但千百年后他的诗篇万口流传,深入人心,天下人都是他的知音,也足以慰藉他在天之灵了。

相关文章

  • 李白的豪情(三)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幕。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这回做了永王李璘的僚佐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以为可以大...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死里逃生后的欢歌

    李白拥护永王李璘,卷入皇权纷争的政治旋涡。后来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被判了死刑。多亏大将军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

  • 李白:小船秒变飞行器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军队。 李璘一路上招兵买马,当时刚刚称帝不久的肃宗皇帝认为他有异志,兄弟二人最...

  • 唐代超一流高手的对决

    李白与杜甫的作品流传千古,双峰对峙,令人高山仰止。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途经白帝城的时候忽然...

  • 诗仙李白的故事和他的诗-入狱

    之前李白在幽州的判断没有错,安禄山的野心果然爆发了安史之乱,战乱之中唐玄宗逃往蜀地,任命永王李璘为节度使,太子李亨...

  • 简单有书

    当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做诗《...

  • 闲话李白、高适

    安史之乱时,李白因为曾在永王李璘幕下任职,进了唐肃宗的大狱。在狱中,他写了一首《送张秀才谒高中丞》,高中丞即高适,...

  • 唐诗鉴赏:《梦李白》—杜甫

    公元758年,永王李璘起兵失败,李白当时作为他的幕僚被连累流放到夜郎,虽然在其他官员的求情下,第二天就回归了,但是...

  • 龙文(4)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

  • 浪漫诗人李白,为何为一位村野妇人写下诗篇?

    唐上元二年(761年),因牵扯上永王李璘“谋反”案而被流放两年之久的李白,从烟瘴之地的夜郎归来。 他只身一人,跋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文:李白挺永王李璘之诗险些送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nm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