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读后——2021第二本

《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读后——2021第二本

作者: 张孩子王 | 来源:发表于2021-03-10 17:10 被阅读0次

      本周读了校长书柜里《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探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的书。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深知课堂上学生的沉默意味着学生思维停滞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这种“冷场”现象令老师不舒服。然而书中介绍表明,课堂的沉默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现象,教师可灵活变通将沉默转化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工具。

    读完此书,觉得有这样一些收获:        学生沉默分积极沉默与消极沉默。积极沉默主要有倾听型沉默,即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静心倾听所授内容时所产生的沉默;消极沉默即由学生认知困难,课堂教学内容承载量过重导致学生认知疲倦时所产生的沉默。

      教师应正向认识与积极处理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现象,首先需要明确沉默类型。我们可以借助沉默时的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对教学中沉默类型进行判断。积极沉默时,学生眼神专注且集中于教师,赞同时会轻微点头,存有异议时轻微皱眉与摇头。消极沉默时,学生无精打采,眼神涣散。

      教师要想消除消极沉默,就是要让学生激发自我认同感,增进主体意识。有三个建议值得借鉴:

      首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个体,理解其作为完整的人具有的主体意识,不能将教师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之上,要求其被动服从。

      其次,课堂中平等关注每个学生。避免以个人倾向选择交流对象,每个学生皆应得以公平的发言机会。在教学时,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独立创设情景小故事,教师尽量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故事,课堂往往因为这个环节而产生欢跃、轻松而平等的氛围,也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最后,学生消极沉默可能伴随着对课堂答问的恐惧等负面情绪。教师良好的交流技巧可以转化消极沉默。

      教师的交流技巧包括倾听、追问与反问。

      学会倾听,不盲目地打断学生,即使回答中有错误,不急于反驳也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出现沉默。

      学会追问。学生话语间表达的内容可能只是其思考后的冰山一角,教师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会反问,增加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沟通,引发与课堂有关的更多探讨。

    希望未来课堂上,教师能深入了解孩子们“沉默的心声”!运用好交流技巧,把沉默由消极变积极,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2021.3.10于宁陵四小

         

相关文章

  • 《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读后——2021第二本

    本周读了校长书柜里《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探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的书。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

  • 读书笔记

    凯瑟琳·舒尔茨博士的《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告诉我们,教师往往把课堂参与定义为口头回答,并且要符合某...

  • 喧哗

    喧哗 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

  • 喧哗过后的沉默

    “一些重要的东西被忽视了,就像大象在卧室活动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人们根本无视它的存在;或者,对一些重要的东西人们得不...

  • 左手沉默,右手喧哗

    左手沉默,右手喧哗 文/凡人 先用锁链牵引,再用黄土埋身如果它还要乱叫那就试试,是刀子锋利还是喉管坚硬 然后举起笨...

  • 浅水喧哗,深水沉默

    文/白水墨 喜欢文字,读它是一种遇见,写它是深深的懂得。好久没有动心动笔,怕是有些生疏了。理性时工作,感性时写文章...

  • 浅水喧哗,深水沉默

    诗人雪莱曾说过一句话:“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越浅薄,越喜欢夸夸其谈,用言语来虚张声势。...

  • 中年人的孤独

    人至中年,少了喧哗,多了沉默。开始喜欢将内心的委屈与疼痛,隐藏于沉默中;开始喜欢在独处中思考人生。 很多时候,沉默...

  • 2020.12.23(晴)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 沉默与喧哗的孤独 —我看《芳华》

    去看了《芳华》,在郊区的电影院看电影,经常可以包场,今天上座率还可以,因为我的背包竟然没了座位,花了两个多小时,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读后——2021第二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nw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