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芳华》,在郊区的电影院看电影,经常可以包场,今天上座率还可以,因为我的背包竟然没了座位,花了两个多小时,我一直抱着背包。
我比较喜欢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通过平凡人物的视角、经历来讲述故事的电影,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不穿高跟鞋跳芭蕾。现在匆忙的人们似乎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享受时间艺术(音乐、文学)和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因此作为时空艺术的电影直观耗时短,受众面较大。然而不管是哪种,艺术都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人性诊疗师,在迷失时,总会跳出来唤醒一下。
不说理论,进入电影。涉及片段,不属剧透,纯属文字版片花。
也许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沉默的孤独,而另一种是喧哗的孤独。前者是遭周边排斥的,把自己的故事蜷缩在内心的墙角里,但爆发时的能量是巨大的,片中有几个何小萍孤独爆发的片段,让我难忘:
写信给劳改中的父亲时,手电光线下眼中的泪水;
独自一人送刘峰离开时,寒冷肃穆的军礼;
精神崩溃时,那种躲闪的眼神;
月下独舞时,那种梦想的力量;
让刘峰拥抱她时,那种情感的分量;
无疑,所有沉默孤独的人内心总蜷缩着一股坚强的力量。
喧哗的孤独是表面遭周边簇拥,但内心却跟周边远离十万八千里,这种爆发让人猝不及防。片中刘峰的几个片段,让想到的是善良更是坚守:
对周边所有人的热心;
对战争中生命的尊重;
对抗龌龊的审查;
对抗联防队的罚款;
在时代的洪流中,随着浪潮远漂的是泥沙,对抗坚守的是金子。
关于文工团,院内的生活与残酷的战争形成强烈的色彩视觉对比。在此我想到刘峰行军路上那一只孤独蹁跹的白蝴蝶,像是为战士们祈祷,空中随后绽放出血色的花朵。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孤独得像一条隧道。孤独的刘峰和孤独的何小萍是穿过隧道逃脱的两只蝴蝶,相伴乃飞。我始终认为这是一部关乎孤独的电影。
背上背包,走出影院。票价33元,像两只耳朵,让我倾听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