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失去当下最有价值的东西。
临死前,我愿意“被冷冻”记得第一次接触“死亡”这个词,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夏天的夜里,家里为了省电,没有开灯,也没有电扇,奶奶摇着大蒲扇,跟我讲着《西游记》的故事。讲到妖魔鬼怪为了能吃到唐僧肉,各施其计的时候,我突然说了一句“吃了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那我也要找唐僧肉,给你们吃。”
当时很小,已不记得我对“死亡”的认识从何而来,只能记起当时的感受。说起“死”,并想到身边的人终究会“死”的时候,鼻子立即酸了起来,心里也有股酸涩的感觉。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死亡”这个词。现在想来,可能正是因为第一次,若干年后,每每回忆的时候,那个夏夜,那个酸涩的瞬间,总是能立即浮现。
越长大,懂得的越多。特别还有几次,经历了离我很近的人的死亡。好像这个词出现在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年岁渐增,身边的人吃饭聊天时,健康已渐渐成为了大家重点谈论的话题;以前从不把体检当回事的我,开始有些认真地对待它了;有了几次病痛体验之后,我也开始学着善待我的身体了……
漫天的化妆品的广告,不仅加剧了我对衰老的恐慌,与“衰老”形影不离的死亡的恐慌更是随之而来。
这一个又一个的使者,让我这个几乎没在身体健康上遭过罪,几乎没有因为“死亡”而带来痛苦体验的人,也会谈起它,思考它…
只是,也仅仅限于谈论和思考,我无法有那些曾经亲历它的人们一样的“感同身受”。当然,我并不想亲历,因为我恐惧死亡,我无比害怕……
临死前,我愿意“被冷冻”今天,当辩题一出现的时候,我下意识的选择就是“冷冻自己”……当时,我只看到了“临死”,看到了“可以冷冻自己”。其他的词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
以我目前的状态,如果此刻“临死”,我应该很不舍,舍不得放手,舍不得一切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人、事、物……而“冷冻”就是科技给予我最大的恩赐,在此刻我有那么多放不下的状态中,给了我一个能抓住的期待。
如果这不是个“辩题:,而是真实的情境,我想我应该不会思考,在我冷冻后,在意我的人会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会如反方说的“冷冻的我,可能成为他们最大的牵绊,让那种不得不把处于icu 之外的状态一直延续着”,还是像正方所说“他们会带着期待,等待我苏醒的时刻,冷冻的我成为了他们的寄托。”
我应该不会思考这些吧。在那一刻,我应该只想我自己。做了一辈子“女儿、母亲、妻子、老师……”临死前,我只想做我自己。
我害怕死亡,害怕没有尊严的死亡的方式,更害怕等待被迫宣判的结果到来的绝望……如果没有一个用时间来消磨我对死亡的恐惧的过程,就只是个瞬间的决定,那么,我想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冷冻自己!
哪怕一百年之后的世界我已不能适应。那也只是个不确定的未来。那一刻,我就只想活着。
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我们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思考该以怎样的方式迎接它。大家会说,它并不可怕,我们要学会面对它。
大家会说,Dead line 是动力。正是因为“完结”,有对它的恐惧,人们才努力地活着,才会珍惜活着所拥有的一切。
临死前,我愿意“被冷冻”说得真的很有道理,可谁有能跳脱出时间,在当下就知道“什么才是一切”。蔡康永说“你以为的一切也许并不是一切”。
“盖棺定论”。或许真的只有到了临死的那一刻,才会发现什么才是“一切”。而这时,却苦于珍惜这“一切”的时间不够了……
可能、不确定、未知、害怕、绝望、后悔、无奈……这种种的情绪或许就是对“死亡”这个词恐惧的来源吧……假如真有一项技术,可以让我逃避这些……
我一定毫不犹豫,哪怕我不会再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