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I革命后期“无用阶级”的疑问

AI革命后期“无用阶级”的疑问

作者: a86a497a86bb | 来源:发表于2019-10-14 17:58 被阅读0次

    日前,国内中国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深圳交响乐团的协助下于深圳奏出了AI的新声,其打造的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在科技发展史以及艺术变迁史上都呈现出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之前被视为人类堡垒的领域也被一一拿下。在“阿尔法狗”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攻克围棋,直到李世石、柯洁等最优秀的人类棋手在它面前投子认负。而在那之后,人们纷纷鼓吹“文化艺术”将成为下一个堡垒。但技术迭代太快,随着AI作画、AI作曲、AI写稿等技术的出现,人类的不落堡垒究竟在哪?或者真的有不落的堡垒吗?

    对此,有人说AI永远无法表现人类的温度、呼吸、灵魂、创意,它能做的只有基于大数据来进行规律性判断和制作,但随着人类对情感机器人研究的深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无险可守,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早已开展。在2006年,MIT的Marvin Minsky教授曾出版了一本名为《The Emotion Machine(情感机器)》的专著,他认为,人的思维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体行动,从情绪状态到目标和依恋,再到意识和自我意识。而一旦我们理解了人的思维,我们就可以让机器遵循我们相同思维模式,并且可以像我们一样思考,进而来帮助我们思考。

    关于情感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在研发,美国初创企业Emoshape的两款芯片产品,EPU(Emotional processing unit)和aRada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机器实现感情化。通过将EPU芯片安装在机器人或电子设备中,可以使人工智能能对事物实现独特的情绪反应,目前能够实现包括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冷漠,后悔,惊讶,期待,信任,信心,欲望和喜悦在内的12种基本情绪。

    据“硅谷洞察”的了解,EPU 能允许人工智能体验64万亿个情绪状态,并将这些状态存储在EPU存储库中,随着用户与人工智能互动的增多,通过其内置的情绪计算频率架构(ECFA)以及情绪轮廓图(EPG)计算功能,人工智能将自动创造出完全独特的个性,这意味着将来相同的设备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个性,而达到此效果,只需要6个月左右的人机互动时间。

    而人类情感的预判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也并非不可能。近日,在CB Insights发布的2019 AI 100创业公司榜单上,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被作为了单独的分类,并且只有Mindstrong唯一一家精神健康公司上榜。该公司只需要用户一个星期的行为数据,就可以通过算法来建立用户一个心理状态的模型。在此之上甚至可以预测到用户下个星期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至少能预测出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的结果是什么。

    就此发展下去,谁又敢说存在不落堡垒呢?

    AI工业革命 工作何去何从

    我们正处在一个AI工业革命的历史阶段,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幸运的是AI将加速推进人类发展进程,不幸的是AI工业革命将会对当前的市场造成极大冲击。

    而市面上充斥着各色数据告诉我们未来可能发生的事。2016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中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元丰撰写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怎样改变世界?》的文章。文章说,机器人智能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深深的隐忧。世界经济论坛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

    今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美国注册的720种职业中,将有47%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全球知名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也在今年发布过一则未来职场研究报告,分析结果令所有人瞠目结舌:00后进入职场时,65%的工作可能就消失不存在了!据“粥左罗”称,资深HR专家透露:2018年AI影响就业的效应已初步显现,很多职位的招聘需求明显下降,行政、后勤、文秘的招聘需求下降73%,财务、审计、税务的招聘需求下降69%;采购、贸易下降68%,人力资源下降60%……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人类将来失业的预判也似乎越来越悲观,真的会有如此多的人失业吗?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

    在2019 DeeCamp上,李开复说:“当下AI正在进入AI+、去赋能传统行业的时代,是AI开花结果的最好时期,这个阶段将会释放大量的商业机会和人才成长机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尤其是对我们这群从事AI相关研究和工作的人来说。”

    当然,目前的确是从事AI相关研究和工作的人的好机会,但是也要看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给其他行业带去的失业危机。正如西博姆·朗特里所说:“失业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失业的威胁就越大,失业的影响也会更严重”。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褚怡敏在2013年所写的《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问题》中提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劳动群体开始不同程度地卷入失业的洪流。亨利·梅休认为:‘一般行业的状况是三分之一的人充分就业,三分之一部分就业,还有三分之一常年失业。’尽管这一结论来源于对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就业状况的调查,但这种局面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但在目前的社会,一旦出现类似的开端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必然会加速类似局面的形成。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因素、机器的推广和技术进步、经济危机等致使失地农民、农业工人、手工工人以及新兴工厂中的成年男工等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失业,工作竞争异常激烈,就业不足现象随处可见。而AI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远胜英国工业革命,到那时多数平凡的“三分之一”该如何自处?

    迷茫的“无用阶级”未来

    面对工业革命,1811年3月曾出现“卢德运动”并持续了十年之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以“捣毁机器、抵制新技术”为根本诉求的运动,宣泄着人类在看清机器所具有的“非对称优势”时的焦虑与恐慌。而历史总是相似的,面对当前的AI革命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表示不安,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正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表示要在机器人变得比人更聪明、变危险前开始积极监管,要不然AI就会对人类存亡构成威胁。

    而随着AI在大众传媒的帮助下变得妇孺皆知,“机器换人”问题已经成为舆论热点。市面上有大段大段的文章在宣扬着可能带来的失业危机,AI革命所造成的劳动岗位替代带来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巨大社会风险可能使99%的人成为《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言的“无用阶级”。但乐观者认为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人类仍占主导地位。一方面,人工智能并非“消灭”了人类劳动,而是实现了劳动分工的“转移”和“升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会解放人类的“劳动时间”。因此认为人工智能是实现人类高质量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对未来中国人工智能战略和以“机器换人”为基础的产业政策而言,“人机互补”是一种可行的治理思路,可以从伦理、制度和教育三个方面寻求保障。

    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必定会有一个失业的阵痛期,而且就算通过“人机互补”来替代“机器换人”也会有多数人因为效率的提高而失业,那作为“无用阶级”的他们到时该何去何从?本文并不想否认人类在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同理心等能力上对人工智能所具有的优势,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同理心,更遑论这些是否是人类的不落堡垒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到那时,必然要安置“无用阶级”,以免新的“卢德运动”发生。但在此之前我们是否能做些什么来为这批可能被历史牺牲的人+1s呢?毕竟那里面可能有现在的你我他,毕竟感觉现在抢救一下还来得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革命后期“无用阶级”的疑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xd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