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可以赚钱,但是,也有可能赔钱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这就是我这么多年银行客户服务经验的确切描述。
19年疫情前后,股票基金市场有一段暖阳期,特别是白酒医药的涨势,真的是让投资者兴奋,连我们那种偏远小镇,爷爷奶奶级的客户都来跃跃欲试买基金。还有年轻大胆的个体经营者,公司盈利几乎都放入基金股票市场。我们领导已经在当地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绝不会为了业绩不思考后路。对这类冲动随流的投资者是能劝就劝,能阻止就阻止,但那段时间的客户都和疯了一般,即使有着疫情政策的不便,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去开通账户,各个平台里的基金销售那是相当火爆。
在大家疯狂买入的那段时间,我认识的很多资深投资者,已经逐步撤出了。后来的结果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能真正落袋为安的可谓少之又少。
接着又是理财政策调整,理财产品全部已经不保本承诺。不看风险等级,只看预期收益的客户在21年底再受重创,那次市场波动带来的理财亏损,使得有的客户再也不相信非四大行的风险处理能力。然而网络上对于理财效益的夸大人不绝于耳,银行里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总有周边人片面化的提供信息,仍旧每日都有新的客户涌入理财市场。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理财”是购买理财产品,其实它的含义更加广泛,是打理计划的意思。如果你是月光族,就要制定消费和储存计划,进行资金的合理安排,这储存如果你全放入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者股票市场,那真真是错怪了它的理论指引。
银行会根据客户资产情况对客户群体进行一些划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候让客户觉得不舒服,但是这更多的是为工作人员推荐产品时提供一个大的方向依据。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并不存在家产雄厚,有钱生钱的需求,更多的是积少成多的储蓄规划,这些储蓄需要解决的是购房、子女教育、家庭维持等刚性支出,这些支出并不能承受多少亏本风险,如果冒然将其放入风险市场,一来不能达到资本增值的目标,二来波动不安的市场会影响日常心理,严重的会影响到工作生活。
最近黄金市场又掀起一片浪潮,很多年轻人拿着小红书,老年人拿着网页推荐,都会问可靠性。市场风险的波动我们无法把控,我们能把控的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这笔钱放入理财市场,你能承受20%的损失,那就可投资。不要只看着向上的收益。
近些年,因为工作也收获到了很多谈得来的同龄好友,发了绩效奖金都会来问我存点啥靠谱的产品。我笑称获得他们信任的方法只有一个——“怂”,咱们挣钱都不容易,稳稳当当的存着就好,有风险的不要碰,存款利息再少,都是实打实的,我们这些“穷人”哪里经得起损失的刺激,谁受得了一月亏三千,一千都心疼的龇牙咧嘴的。
你可能会问,难道你的同龄人里没有富二代么?他们不愿意买点理财基金么?
嗨,真正有钱人,谁把钱投资在呀银行啊,是吧。
作者简介:念冬,金融工作者,散文重度爱好者,内耗一级选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