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5条

作者: 晁逸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20:23 被阅读27次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孔子提倡,君子应当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孝顺父母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地操劳,这并不可取。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孔子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农耕文明中,“乡土”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心情不好不能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很多人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可以做到,可是对待身边人就很容易发脾气,觉得这是不伪装,是真性情,其实并不可取。

    2.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因为很多人不长心,粗心大意惯了,而且,如果一个人没有在一件事上栽过跟头,也很难吸取教训。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前两个“简”是简要的意思,“居”指的是居心,平时的为人。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1.对待人民的事要严肃,心里要重视,而流程要简要,要给人民以便利,繁文缛节是不可取的。2.为人随便,做事粗心草率也是不可取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5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x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