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反思:跟随
当我发现,我在一个方向上开始有大量想法产生。可能就证明我应该在这个方向上走出一步了吧。我不确定,但我知道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思考和输出的过程让我感觉很好。这可能也是量的积累导致了新秩序的形成。顺其自然吧,既然想法出来了,就及时的记录。你也只有让这些想法出来,你才能找到他们当中的规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你期待的不也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跟随也是对必然的接受,或是说你根本就没法不接受。这就像你就算不想老去,你还是会一样的一天天变老。你可以保持心态上的年轻,可身体却不听你的。所以你只能是跟随,适应。
我希望,并按照理性来要求自己。可还是会非常感性的去做事。思考很久后,最后还是跟着感觉走。这样有错吗?好像也不能算是错。理性思考就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吗?就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说,他是好的。但你的内心,你真实的感受会认为他是你想要的吗?这就像是父母最后总是会拧不过孩子。理性思考最后总是会败给感觉。我们的认知永远都是有限的,还有无限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那么就算你是用尽所有能力去做的理性思考,也还是会有想不到的地方。因为你的认知就存在无限的死角。而感觉不同,他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他可以用那些我们还意识不到的逻辑去判断。还有那些亿万年经验留在基因里的记忆。理性思考可能看起来更好,但是感觉可能才是我们自己真实的需要。
我今天想要思考写什么呢?又让自己给自己带跑偏了。我是想找到我想法改变的原因。写给女儿们的信写到了一百多封,突然的没了感觉。想换一种形式来与她们交流。之前有个想法,就是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好像越来越空洞,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为了写而写,为了字数。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能带来改变,没有新想法的产生,或是说效率太低了。那么你就需要改变一下形式或是内容。从新找一个切入点。找那个你想法多的领域,同时孩子也相对更感兴趣的。沟通与交流是相互的,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游戏。
我做这件事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闺女们会看,但大概率不会全看,或是看完。我更多的只是在做一件我认为我该做的事情。说是写给闺女们看,但我更像是做给自己。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可她们自己是否认为需要,那是她们的事情。所有事情都是有边界的,在我的边界内我说了算。出了这个边界,我就做不了主了。不过不管结果如何,我的感觉还是告诉我,我应该做。而且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争取把他做的更好。让孩子们能接受和喜欢。
另一方面,这件事也是做给我自己。我想要记录下我思考的过程,一个想法只有当你说出来之后,你才具有了第三视角。这样我就能更好的进行反思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起名叫每日反思。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更好的看到自己。这是我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
我需要什么?我需要始终问自己。通过提出问题来搞清楚方向,确定好目标。你的思考应该是有方向性的,不应该是随意的。暂时的胡思乱想,发散思维没问题,如果一直总是这样就有问题了。没有方向就证明你大概率会一直待在原地。所以我需要有个方向,而这个方向也不是一开始你就可以明确的。他也是在过程中你慢慢的发现出来的。而且你今天确定的方向,可能明天就发现又需要调整了。人生本就是个过程,所以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也是正常。
我最近的一个进步就是,我敢于说出来我想做个哲学家。之前一是没有这方面明确的欲望,再有就是我不敢承认。因为自卑。但现在敢说出来了,虽然我还是认为我做不到。但那又何妨,我需要的是个方向,我想要的是享受思考的过程。我又不是想要别人认为我是个哲学家的这个结果。我不在乎结果,我只想要过程,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我需要的是探索与思考,我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结果对于我没有意义,或是说他只是一些副产品,可有可无。来者不拒,但没有也不会不高兴。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我想我可能是找到了。当你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之后,可能很多其他事情你就不会在意了。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时,才会在意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你总是想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这可能也是一种自由和强大的表现吧。一个自我意识不断强大,强大到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影响。越是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影响,你的这个自我意识不就是越自由吗?不会轻易的受制于人,不会轻易的被别人带跑偏。
我想要什么?我也不十分的确定。所以我才会说出跟随这个词。跟着感觉走。我想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但我感觉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远远不够。我需要更加大量的阅读,而且是那些有点深度的书。但最近却发现自己有时又会抵触那些不好读的书。更愿意选择那些读起来轻松的。我需要有个切入点,找个榜样,以一种我能接受,并做到的方式去实现我的目的。投资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需要挣钱,同样我也需要获取更多知识。以投资为切入点可以满足这两个要求。
投资需要你更广阔的视角,从更大的维度去思考问题。从这里进入,既有你感兴趣的,又有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可以通过投资建立,并强化你的物质基础,又可以通过相应学习来积累知识。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好,然后再说成为哲学家的事情。大方向,小方向是一致的。
确定了暂时需要做的事情之后,就该是具体的实施了。按照书单开始读相关的书,并及时记录相应的思考。积累一段时间,等待新想法的产生。很多事情我们都控制不了,但是方法,节奏这些事情我们还是多少能掌控的。踏踏实实的按照自己的计划做,变化来的没有那么快。不怕慢,只要是坚持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读书,思考,实践这个循环。变化你自然能感觉到。
我还是要问,我要的是什么变化?更多满意的结果。你内在的改变是无法被看到的,你的改变只能是通过你的行为改变才能被察觉到。其实也就是你做事的结果。所以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验证你有了多大改变的标准。更和谐的与这个世界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