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五日

作者: 故乡的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19:40 被阅读0次

          此次游徽州,一是休息,二是到附近参观游览。来去五日,按行程顺序,将所见所闻向各位略作介绍。

          一、4 月 18 日:游览灵山、西溪南。

          灵山村,今属徽州区呈坎镇,位于呈坎东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时建村,元代和明代时,隶属徽州府歙县。

          灵山,以其灵秀之气和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村庄居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一条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边依林靠壁,筑房造屋。南北相对。沿河有一条长3华里、1米多宽的灵山古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沿水而下,上有古石桥36座。整个村庄似一条长长的飘带,河水源远流长,叮咚悦耳,与鸟鸣、虫吟合奏“田园交响曲”。

          灵山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灵山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愫,户户皆会竹编,编织出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这便是灵山一绝——竹器。灵山的另一个出产是贡米。因进贡皇宫,故称“灵山贡米”。因日照时间短、生长周期长,灵山贡米米质柔软,味道清香。灵山村中有两口井,一年四季水位不变,清澈见底。

          灵山村建有雷祖庙和翰苑牌坊。庙前有一条弯曲的小溪,通过灵阳桥,向东流入新安江支流丰乐河。河上有一亭,名“五福亭”,来往路人均从亭中走过。

          翰苑牌坊建于明正德六年,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横梁上横雕“翰苑”二字,此二字之上竖雕“恩荣”。牌坊前有灵山村主干道及一条山涧小溪,主干道在牌坊下穿过。

          沿溪水逆流而上,20米左右,便是灵山祠堂。祠堂建于明弘治年间,到明万历年间,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二十世孙信公,叔侄二人委托当朝太保许国大学士奏本皇上,为方氏祠堂题名,皇帝口谕“名世”。

          绝佳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传奇故事,让灵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溪南村隶属于徽州区西溪南镇,地处徽州区西郊,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屯溪10公里。

          西溪南村落结构总体呈东西走向,是不规则的矩形。街如经,巷如纬,东西南北畅通。

          村子因处于丰乐河南岸,曾名丰南。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风景秀丽。唐代建村,鼎盛于明清。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历代名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

          村里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私人园林众多,果园遗址可寻。古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

          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族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清代学者胡长庚游此,亦有丰溪八景诗。

          村里人过着简单安逸的生活,吃着村口的清澈的溪水和自家种的蔬菜。村里绿树成荫,溪水环绕,从村里眺望,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似风景绝美的徽州山水画。西溪南镇有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土地和万物。在古时候,这个小镇被誉为“歙邑首富”的徽商聚集地,是古代徽州比较富裕的地方。

          然而,太平天国战争,使繁荣的镇子走向衰落。大规模的建筑和花园被摧毁。许多花园只留下了废墟。

          二、4 月 19 日:游览梓源村、新娘房瀑布,参观徽州博物馆。

          梓源村地处白际山脉深处,隶属于休宁县源芳乡。是一个躲在深山的“农家碧玉”。

          从村口逆着水流向山顶步行,两岸山高林密,雨后空气清新,云雾罩在半山间,山顶若隐若现,新娘房瀑布从山顶垂直而下,水流湍急,响声传至数里之外。

          沿着“徽州红旗渠”来到村头,站在坡上,放眼看去,是一片梯田。茶园一片嫩绿,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茶叶采摘不及,极是可惜。

          村里有一条古道通往浙江,近年来有许多外地人来此旅游,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离村庄不远,有一座古朴典雅、飞檐翘角的“福源亭”,据说亭柱上原来悬挂着“梓里人家画中桃园染山色;源头故土户外竹涛鸣水声”的楹联,可惜没能看见。

          下午,我们来到了徽州文化博物馆。

          徽州,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名扬中外的文化地理概念,一个独立而卓然的民俗文化单元,它以今天的黄山市为中心,包括历史上徽州府 “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历来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明清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缩影。宋至晚清,徽州文化曾经达到高度繁荣和辉煌的程度。无论在思想、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

          统治中国思想史近千年的理学源头就在徽州;独占中国经济鳌头三百多年的徽商就在徽州;倍受文人墨客青睐的徽墨和歙砚就在徽州;中国版画的最高成就也在徽州;中国雕刻的主流,木雕、石雕和砖雕也在徽州。

          至于历史名人,更是灿若群星。宋以来的理学大儒如程颢、程颐、朱熹的祖籍都在这里,被梁启超推崇“是为八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革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戴震生长在这里,被誉为“五四运动”精神领袖的胡适也出生在这里。

          明清时期徽州突出的文化现象与成就被誉为“徽文化”。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古书籍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徽墨。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

          三、4 月 20 日:游览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海拔585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为道教名山之一。

          唐朝乾元年间(758—760),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元和四年(809),歙州刺史韦缓建石门寺于石桥岩。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建密多院于白岳山南。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继来山,择地筑构。此后道教建筑规模日益扩大,至明代达到鼎盛。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在休宁置道会司,山上有道士被任命为道会司道会。嘉靖十一年(1532)龙虎山正一嗣教真人张天师驻山,因世宗祈嗣灵应,敕建玄天太素宫,置真人府,配各级道官。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 108 处,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

          1978年,齐云山太素宫修复开放。1979年以后,齐云山管理处和齐云山道教协会先后成立。1980年起,在东阳道院和伯阳道院、梅轩道院旧址上新建了凌风、海天一望、望仙三亭,修复了玉虚宫、罗汉洞、真武殿(太素宫)等。齐云山现有庵堂祠庙33处。

          汤显祖那首著名的诗句:“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其中的“黄白游”,黄指黄山,白指白岳,白岳即是齐云山。历史上又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齐云山有多美,可见一斑。

          齐云山海拔虽然不高,但它和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山上的主要道教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玄天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玉虚宫等。

          半山腰的月华街,几乎挂于崖壁之上,又常年笼罩在云海之中,故也被称为“云上天街”。这里是道士与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走在街上,只见宫观和店铺栉比,香烟和炊烟互绕,完全一幅道事与俗事相融的生活图景。

          齐云山有碑刻206处,摩岩石刻256处,它们凿在石崖,嵌于洞穴,皆是历朝历代的书法精品。这些石刻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的要数明清,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齐云山另一大特色就是丹霞地貌,这是发育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红色砂砾岩。山上多有平台、崖洞,山体较为圆润,岩层线条以水平状居多,和黄山的壁立千仞、刀削斧凿很不一样。不仅如此,齐云山上还同时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和恐龙骨化石,这在全国也非常少见。

          齐云山山色秀美,山脚下有一道美丽的横江穿过,山水合一的齐云小镇更是使人流连忘返。

          四、4 月 21 日:屯溪区图书馆和黄山市图书馆。

          由于徽州古城和新安江山水画廊,我以前都多次参观,这一天,我便独自一人,流连于屯溪区图书馆和黄山市图书馆。

          屯溪区图书馆建国初为安徽省第十二图书馆,1956年与铜陵市图书馆合并撤除,改为屯溪市文化馆图书室,1978年5月在此基础上独立建制。1989年9月馆舍建成,2012年6月对馆舍进行提升改造,面积1500平方米。

          屯溪区图书馆设有借书处、综合阅览室、少儿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多功能厅 、咨询辅导室、特藏书库、资料室等。201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黄山市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迎宾大道南侧,毗邻徽州文化博物馆及市美术馆。馆舍总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馆内设有一千多个阅读座位,设备先进,实现借阅、还书、查询全自动。

          为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文脉传承,黄山市图书馆着重从建筑形态、功能作用、多元发展入手,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力求以独有的装修风格,创造一种阅读氛围;以一流的设施设备,创新图书馆的阅读体验;以贴心的多元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切实使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静下心来,在图书馆里寻两本书,坐上半天的时间,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五、4 月 22 日:英雄岩寺,书香唐模。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徽州区岩寺后街荫山巷7号,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余平方米,是一个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于1999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主体由序厅、图片展览厅、实物陈列厅、放映厅组成,外部军部广场的最西端有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6人的塑像。

          纪念馆主体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末期皖南古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背靠丰乐河,面临岩寺老街,包括四栋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及回廊、庭院、前、后花园。

          展厅展出了新四军在岩寺的活动,包括部队整编、军政训练、建立修械所、为民办实事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组建抗日先遣队从潜口出发,揭开了东进抗日的序幕。5月上中旬,新四军一、二、三支队陆续离开岩寺地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军部于5月5日撤离岩寺向太平、泾县出发。

          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古村始建于唐,初称檀干,经宋、元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强盛,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唐模村不大,主要的景点有徽派园林檀干园(孝子湖)、水口、水街、锦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历史文物,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明代石刻雕像和宋、元、明、清18位名家真迹碑刻等古迹。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恬静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檀干溪造就了水街,这条溪不长,只有三米多宽,水不多,但穿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两里路,却是古徽文化的独到之笔,在这个仅千米的檀干溪上,有十三座形态各异的石桥,当地人称“十桥九貌”,名字非常贴切,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座廊桥叫高阳桥。高阳桥为双拱桥,建于雍正年间,是水街的必游之处。

          檀干园(孝子湖)是皖南最大的私家园林,因沿湖遍植檀干花而得名,是充满了浓厚徽文化韵味的水口园林,“小西湖”由檀干溪引水而入,楼门、牌坊、亭阁、小桥都透着典型的徽派色彩,这其中还有一个至情至孝的感人故事,据说,清代有一巨富在杭州经营典当业,母亲想一览西湖风光,但年事已高,儿子便不惜重金在家乡村口仿西湖开挖了“小西湖”供母亲游玩,颐养天年。

          鹤皋精舍中恭有唐代忠烈张巡、许远石像,清代翰林许承绕曾在此办过学。园中的锦亭藏有宋、明、清代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徵明、董其昌等十八位著名书法家的碑刻。园中有一名联,让这个古徽园林乃至整个村庄生辉。联曰: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凤秋馥,雪梅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瀑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创建。唐模之意,即以盛唐之时的风范、标准建村,不忘唐朝对谥号忠烈王汪华的恩荣,慎终追远。唐模本以汪姓为主。1087年,歙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

          新建牌楼上的楹联道出唐模的特色:观唐模龙形村看田园诗画风光盛世风采,临水街高阳桥品翰林徽州文化仰古察今。

          檀干溪进村处,驿道与溪水同行,有同胞翰林牌坊。牌坊正面是“同胞翰林”,背面是“圣朝都諌”。这个“諌”字,除此地之外,在别处没有见过,也不能组成任何的词语,实有可能是康熙皇帝的笔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徽州五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yy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