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崇敬那些在生死场上真枪搏斗,叱咤风云,惊心动魄的英雄;同样敬仰平日生活里,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模范。
印象里的医生都是穿着白大衣,戴着帽子口罩,手持冰冷听诊器,没有表情没有笑容,甚至没有个人情感。
陆医生很喜欢笑,属于那种先笑后说话的人。这是陆海波医生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医生的笑,对患者来说是温情、是关怀。
陆医生的微信头像是一张跟他儿子的合影,儿子的降临对他来说是最特别的礼物。这张照片里,他的眼神充满关爱,又深感责任,而这样的情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也时常自他心底升起。
我喜欢当医生,喜欢救人,喜欢帮人
陆海波医生是北京304医院骨外科四肢创伤主治医师,一个整天与骨科创伤打交道的人。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这简单的一句话,对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我喜欢当医生,喜欢救人,喜欢帮人,这是我做医生的初衷。”陆医生说:“但我更希望看的病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人生病,不生病。”
陆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后功能训练
这是一个部队的小战士,今年才20岁,训练的过程中被机器绞断了指头,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伤口处理,一周后伤口已经开始发炎腐烂才到医院治疗。
陆海波悉心照料,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巡房问候,有时细到上药、包扎这么小的事情都要自己亲自来,现在小战士每天在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指关节功能性训练,相信很快就会完全恢复。
“手指对于一个人的手部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小伤口也要细心检查”,陆海波对随行护士强调;再小的手术也绝不能马虎怠慢,这是陆海波工作中一向的要求。
“作为医生,我有责任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尽量减少疾病和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与伤害。”
做好一名医生 更做好自己这个人
“医生往往考虑的是如何进行医学干预,但患者往往从个人生活的整体框架来看待疾病,患病后会想到无法照料家人、事业会受影响等…在患者看来,疾病不只是某种生理的改变,还与他的家庭、孩子、父母、事业、前途紧密相连,与疾病的种种具体情境相连。”陆海波说。
“病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苦难都是思想上的,病痛会凸显人的脆弱,医生更应该进入病人的内心去治愈病人。医生往往会忽略患者的情境与情感,是医患认识错位的重要原因。”
“比如遇到严重的疾病,迫不得己要截肢的情况,患者的内心是有巨大的压力的,心理上常常无法接受;换做我们,也会难以接受;”看到病人的无助,他总会产生很多感触:“医生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名医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吧”他接着说,“这个时候,患者会很需要我们医生的耐心和细心,我们要把病情分析清楚,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建立面对未来的勇气,帮他度过这个心理难关”。
他甚至说,手术能力也是一个外科医生对手术台上病人的道德承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让人更添一份可托付的信任。
任何事情都需要过程,中国医疗会越来越好
当下人们对中国的医疗批评很多,不管是医生还是群众都有很多失望、质疑的声音;中国的医疗目前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陆海波指出,中国的医疗发展其实是很快的,目前主要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很多基层百姓很难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病人得什么病,从来不会因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就会有不同,低收入阶层的人,反而有更大的几率受到伤害。但恰恰我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是不对等的。”
“不过,我相信中国的医疗会越来越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他把“我相信越来越好”重复了三次。我看到了一名医生对职业的坚定与坚守。
2016年有个调研显示,8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行业艰辛,不希望孩子踏自己的老路。另一调研显示,中国培养了470万的医学生,仅有75万人做了医生。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医生的职业。
于是我问他,“现在的医生收入不高,工作也辛苦,还要面临伤医的危险,您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吗?”“如果孩子喜欢,我很支持他。”陆海波毫不犹豫地回答。
相信并且践行,让理想中的未来早日到来:那个时候,人们更少生病,生命更美好,世界更健康。这是陆海波所相信的明天,也是均一医生集团的组织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