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教育一直最强调科学,强调数理化,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说法是没错的。但是如果过头了以后就容易神化科学,搞科学崇拜。我认为信仰科学过了头就等同于迷信科学。
有的人一直认为科学是全宇宙最正确的,最神圣的东西,科学是完美无瑕的,但其实科学也没那么神,也有很多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数学,数学以其逻辑严密著称。但我却无法证明1+1=2,无法证明过平面两点只可作一条直线。因为数学的源头其实是一些无法被证明的公理,公理的意思是大家都认为有道理那就是这样了。你看,有公理这个东西的存在,它就已经完全违背了数学的严密推理的思考模式,更要命的是这些公理还是整个数学的源头,可以说整个数学代表的严密的逻辑主义竟然是建立在经验主义之上的。
然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物理,大家知道苹果会落到地上是由于重力造成的,那么就有了下一个问题,重力是怎么来的。后来科学家发现重力其实就是万有引力。那么就又有了下一个问题,万有引力是怎么来的,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导致了时空弯曲造成的。那么又有了下一个问题,这个时空弯曲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时空可以弯曲,为什么我们宇宙的时空是这样的一个性质。那么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所以其实我这里想说的是,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对于科学给出的任何答案,我都可以在这个答案上问一个“为什么”从而把科学继续向前推进。这就像递归,而且这个递归没有尽头。因此我们中国人讲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永远都可以一直问下去,根本就没有底的存在。那么这个结论其实带来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现在变成了科学产生的所有结果都是中间结果,而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最终的final的结果。这里面是不是有了一些不可知论的味道。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发现你苦苦研究的东西竟然穷尽整个宇宙的生命都不会有最后的答案,会不会很沮丧,当然如果你看了我这个文章摆清了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expectation就不会沮丧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对真理的认识。我记得教科书里真理的定义是长久以来不会变的具有普适性的道理。但这个定义是错的。因为我们谈真理的时候,不能脱离了真理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限制了真理的正确性。比如说水到100度要沸腾是真理,但这个真理只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才能成立。如果我把水放到海拔8848,那它不到100度也能沸腾。所以讲真理的时候一定要带上真理的条件才行。条件很重要,宇宙常数稍微变一个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理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稍微推广一下,讲任何道理的时候也都得带着作用条件来讲。
再接下来,讨论一下归纳与演绎的地位问题。逻辑推理属于演绎,不断的问"为什么"也属于演绎,从经验总结出公理属于归纳。上面的讨论已经可以看到,科学的根基是从归纳的经验主义开始的,然后再通过演绎的过程推出其他结果,这就是说科学的根还是“归纳”而不是“演绎”。顺便说一下物理学界的公式,那绝对是凑出来的,“凑”就是归纳的一种。但是再用凑出来的东西去推理出其他的东西,那就是演绎了。
所以,你看科学其实就是归纳和演绎2部分,也就是等同于(经验主义&&逻辑主义),那么如果一个东西不属于科学,它就是 !(经验主义&&逻辑主义)也就是 (!经验主义 || !逻辑主义)。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东西不能被证明或者不能被证伪,那么它就不是科学。证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的推理,逻辑主义的部分完全正确,不能证伪是什么呢,就是说我无法通过经验主义的已有的经验例子来得出结论呀。你看,这样我们就把归纳,演绎,经验主义,逻辑主义,证明,证伪串在一起了。
最后,我必须自己打自己脸,我要说科学是有意义的。尽管我们讨论了科学无法得出final的结论,但只要科学的中间结果已经能match这个世界的现实,已经能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科学就是好的,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个科学的结果到底是一个中间的还是final的,who cares。
最后的最后,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从一些已知的事实出发,通过精密的逻辑推导得出完全理性的结论,最后的结论要对人类有益并且不违反法律道德。这个对人类有益不违反法律道德很重要,比如说人口爆炸说发明个东西打个响指可以死一半人,这个东西虽然效果杠杠的但明显不符合人类的道德价值观,所以我认为这个也不是正确的科学。
网友评论